高雷
【摘 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逐漸走出了傳統(tǒng)教育的束縛,開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性。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教師通過情境而引出課題,引導學生展開自學,在此基礎上以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活動政治知識的構建。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轉變學習方法,有助于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政治;實施
傳統(tǒng)教育教學以應試為目的,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學生作為接受的客體看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式較為單一。問題教學法是較為典型的一種,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為引導手段,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促進學生構建知識,較好地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訕嫿ǎ瑢μ嵘握n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一、以情境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教師不是直接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展開探究,而要先以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有話可說。在創(chuàng)設情境過程中,從方法上看,教師可選擇多媒體作為輔助,也可以活動的方式進行,但需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引出課題,引出課題后要及時引導學生轉入自主學習狀態(tài)。
以“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教學為例,對于人民幣學生是再熟悉不過了,但人民幣不等同于貨幣,學生在生活中對“錢”的概念更多是可以用來消費,那么,到底貨幣是如何產生的,具有什么功能,緊扣這一點,教學中教師先問學生“錢可以拿來做什么?”引導學生交流,然后追問“錢是如何產生的?”啟發(fā)學生思考,由此而引出課題。接著明確本次學習需要了解貨幣的本質、基本職能、價格、紙幣等概念,理解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兩種基本只能的原因和區(qū)別,商品流通的含義、紙幣與貨幣的關系、紙幣發(fā)行規(guī)律。學生個體根據(jù)教師出示的目標而展開自主學習活動。在教學中定要注意,以問題來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是不可缺少的,不然教師直接提出問題,很多學生在交流中容易出現(xiàn)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
二、以教師為主導,提出探究問題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情境中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fā)后,就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而提出相應的問題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但在提出問題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問題的針對性,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目標而提出問題,問題要具有針對性,不能偏離目標方向。否則,一旦失去目標引導,問題太多,不僅不利于學生思考,反而會占用課堂探究時間。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問題要具有層次性,要能讓學生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深入知識內部進行探究。
在政治教學實踐中,為避免問題太多,教師要對教材目標進行充分分析,整理重難點,教學中緊扣重難點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如“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適度消費”是一個難點,教學中以小學生送老師禮物的案例而引出問題“小學生紛紛給老師送禮物是受什么心理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以此而引出“從眾心理引發(fā)的消費”“求異心理引發(fā)的消費”等消費方式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追問“什么是適度消費?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如何理解?”以問題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案例,展開討論。其次,在提問過程中要按照教材內容結構的安排層次性展開。如“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教學中在對“公有制”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先課件展示教學中的案例,問“通過材料可看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有什么特點?”由此討論而讓學生理解“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jīng)濟成分共同發(fā)展”,接著追問“現(xiàn)階段我國公有制經(jīng)濟有哪些成分?”而引出“國有經(jīng)濟”和“集體經(jīng)濟”。如此,層層遞進,讓那個學生在問題討論中更深入地去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三、以師生互動載體,促進學生構建知識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教師提出問題后需要和學生及時形成互動。然從課堂教學實踐來看,一些教師提出問題后就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學生討論中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學生討論后沒有引導學生學生進行總結,討論后無法獲得結論。這樣的問題討論活動表面上看很活潑,而實際的討論效果卻不佳,也不利于學生構建知識。因此,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教師不僅要對小組活動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還要及時根據(jù)學生的討論情況而進行指導和點撥,精講釋疑。
首先,要及時和學生形成互動,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反饋。如“新時代的勞動者”的教學中,教師展示《勞動法》并提問“勞動者有那些權利?”此時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了解了勞動者的權利,此時教師就不必再進行講授,而可讓學生勾畫出重點,然后進行理解記憶即可。其次,針對學生討論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及時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但要注意,講解前要注重先引導學生發(fā)言,然后教師再歸納、補充、精講。如“股票、債券和保險”中對國債、金融債券、企業(yè)債券的異同和對投資者認識它們規(guī)律的分析,教師就需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強調三者的異同并對其規(guī)律進行解釋,結合案例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政治教學并不是向學生單純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只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問題為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這樣才能激活政治課堂,提升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萍.淺談高中政治課情境式問題教學[J].考試:教研版,2010(08).
[2]陳兆季.高中政治課“問題式教學”如何合理設問[J].基礎教育研究,2007(01).
[3]彭秋蘭.淺談高中政治問題式探究教學法的問題設計[J].祖國:教育版,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