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良
摘要:將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使得一些在課堂上難以講清的概念,煩瑣的演算過程,復雜的數形關系和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利用圖片、動畫清楚地展示出來,有利于教師講清所傳授的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揭示了數學內在規(guī)律,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信息技術 優(yōu)化
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最先進的學習工具,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正闊步走入課堂,顯示著它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將枯燥抽象的概念、復雜曲折的思維過程,以直觀形象的教學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挖掘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激趣導學功能,從而進行輔助性教學,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開展自主學習、啟迪抽象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有著重要的作用?,F就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彼詫πW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yǎng)。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huán)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fā)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yǎng)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著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么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愿意幫著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二、培養(yǎng)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梁,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jié)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系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系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采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學生愛上計算
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計算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內容枯燥,缺乏情節(jié)性,而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矛盾導致了計算教學中學生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樂趣。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更是不深刻的。
1.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法則
把那些難記憶的計算法則賦予形象的比喻,用學生感興趣的、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現在他們面前。幫助他們理解,掌握。體驗成功的喜悅。如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時,有不少學生搞不清:有的把幾個一加到十位上,有的把幾個十加到個位上。這說明計算法則并沒有在學生頭腦總留下深刻影響。怎樣讓這條計算法則變得形象,深刻起來呢?我是這樣向學生呈現的:十位上的數好比爸爸媽媽,個位上的數呢,好比是兄弟姐妹。我們要尊敬長輩,讓爸爸媽媽 (幾個十)坐在十位上,兄弟姐妹(幾個一)坐在個位上。爸爸媽媽不在也不能搶他們的座位。這么形象的比喻,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計算題目之間的距離。看到加整十數,學生會很激動地說要尊敬長輩,要和十位上的幾個十相加;看到一位數,學生就說長輩沒來得把位空著,兄弟姐妹都在個位上與幾個一相加。多有意思啊。巧妙的一個比喻,就讓學生找到了計算的無限樂趣,在不經意中掌握了計算法則。
2.設計闖關游戲比賽,讓學生快樂做題
在計算數學中,設計有趣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計算的樂趣。課堂練習設計得好,不僅能鞏固新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知能轉化,而且可以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計算內容趣味化和練習形式的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參與計算練習的熱情。
四、現代信息技術的恰當運用,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培育能力的關鍵在于重點難點的突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將教學內容的大小、遠近、快慢、動靜之間相互轉換,將事物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展現出來,減少小學生在理解上的困難。
在“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這一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先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探索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道具,拼湊成長方形,學生一邊動手一邊動腦思考:每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同學們將所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再觀察表格發(fā)現、猜測: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而后,再通過多媒體屏幕引導學生驗證公式的正確與否,并讓學生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不僅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了知識點,更學會了學習方法。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不斷研究、開發(f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計算機網絡較強的視聽感染力和快速交互功能將音、像、視、聽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能有力地增強數學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