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征偉
【摘 要】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他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于漁”。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包括看、思、寫的多種行為能力都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關鍵詞】聽課;預習;高中語文
要想學好一門功課,聽課是關鍵。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同時還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闭Z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特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如何布局謀篇等。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課文的講解分析,實際是在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在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很多,善于從老師的講解中抓住要點、難點,這才叫作會聽。如果能正確、流暢的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時間。
一、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聽課
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感知具體知識材料的第一步。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考。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內容)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
(1)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效應。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熟悉,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熟悉,釋疑解惑的效應。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鬃诱f:“不憤不啟”,孟子說:“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都是在講人對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既包括學生自身的釋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疑,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這兩種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交替發(fā)揮作用,就會在進行思維練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2)學會聽重點。一堂課為45分鐘,但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多,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首先是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要害的字、詞、句,注重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
二、充分利用參考書
學生利用參考書時,可以將自己設想成教師,將預習當做備課。帶著這種心理來利用參考書,學習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不同的教師對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一點在參考書中就體現(xiàn)為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在參閱參考書時,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有心的學生就要思考編者為什么要這樣設計?課堂聽課時,本班教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又是怎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相比二者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同時,學生在預習時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一些參考書中對課文的分析,有些地方會和其他參考書一樣,但又存在不同的見解(如果能向同學借到有不同分析結果的參考書則更好),不同的見解能讓學生思考哪種理解更合理,這個思索過程實際上就是理解課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有很多問題,這時如果學生的想法和參考書不同,就要引導學生思考:我為什么會這樣想,參考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上課時,學生就會進行深入思考,就可以帶著問題聽教師講,就能加深你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準確,這將大大減輕學生復習時的負擔。
三、在聽課中應注意的聽課技巧
1.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效應。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孔子說“不憤不啟”,孟子說“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都是在講人對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既包括學生自身的釋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疑,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這兩種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交替發(fā)揮作用,就會在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2.抓住聽課的重點
一堂幾十分鐘的課堂上,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多,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首先是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老師曾經也當過學生,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關鍵,在課堂上會反復強調與講解。老師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非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在什么地方出錯和如何避免此類差錯。所有這些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才能領會與掌握。所以對于學生來說,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
3.聽課時要全神貫注
能否認真聽課,決定著聽課效率的高低。全神貫注地聽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各種感觀參與聽課,不一心二用。許多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不亂想,不亂動,不亂看,努力排除聽課干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于高度競技狀態(tài)之中。
4.積極認真地思考老師的提問
學生只有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才能真正做到跟著老師走,這樣才會避免課堂上分心的情況發(fā)生。我們也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領悟,進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思考了學生的問題之后還要善于問答。學生在善問的同時,還要養(yǎng)成喜歡積極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問題的習慣。
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效應。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效應。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效應。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效應。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鬃诱f:“不憤不啟”,孟子說:“困于心,恒于慮,而后作”,都是在講人對解除思維障礙的迫切心理。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既包括學生自身的釋疑求解需要,也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疑,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這兩種因素在教學過程中交替發(fā)揮作用,就會在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聽課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聲語言作信息載體,通過朗讀、提問、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把有關的知識概念傳達給學生;學生則通過對語言信號中的有關信息進行感知、體會、分析、理解達到對知識概念的識記和掌握??梢姡犝n的過程不僅僅是“聽”的過程,還是包括看、思、寫的多種行為能力的運動過程。
參考文獻:
[1]杜玉仙.試析高中語文聽課技巧[J].新疆教育,2012,(20):177.
[2]姚麗敏.淺談高中語文聽課技巧探究[J].祖國:建設版,2013,(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