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光峰 程平菊
【摘要】每年3月、9月份新學期的到來,都會伴隨著新入園幼兒的哭哭啼啼,用力摟著、抱著、死死地拽著媽媽,吵著、鬧著要回家,這種哭鬧現(xiàn)象就是入園焦慮期的典型表現(xiàn)。這也是長期困擾著家長和老師的共性難題。開學初,教師的首要責任就是要用一顆真心去幫助幼兒,用一片真情去感動家長,用一種奉獻去博得信任,盡快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縮短幼兒入園焦慮期,讓幼兒盡快適應開心快樂的幼兒園集體生活。
【關鍵詞】入園焦慮 幼兒 策略 探究 縮短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較好,在家一般由爺爺、奶奶或姥姥、老爺照看著,孩子所有的事情一律由老人包辦、代替,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老人總是想方設法地去滿足,從而產(chǎn)生孩子過分依戀、任性、獨立能力差等不良習慣。也有的家長用“送幼兒園”來嚇唬孩子。如:“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等。使孩子從小就對幼兒園產(chǎn)生了一種畏懼感。再有就是孩子從熟悉的家庭來到幼兒園這個陌生的大環(huán)境里,思想上難免感到緊張、害怕,產(chǎn)生了不愿入園的心理。如何使幼兒縮短入園焦慮期?如何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如何建立良好的師幼依戀關系?探究如下:
一、做足、做好幼兒入園前的準備工作
教師在接待幼兒家長給孩子進行入園報名時,應和家長詳細溝通并請家長認真填寫相關表格,如:幼兒的生活習慣、喜歡吃的食物、最喜歡的玩具、性格特征、興趣愛好、過敏史、家庭環(huán)境、父母素養(yǎng)和家庭教育觀點等。
給家長下發(fā)幼兒園的相關家長指導資料,如:幼兒園簡章、幼兒入園須知、幼兒心理特點、幼兒年齡特點、預防和有效降低幼兒入園焦慮的方法等。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為進一步家園合作打好基礎。
培養(yǎng)孩子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獨立吃飯、想小便時會跟老師說、口渴時會向教師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身體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會穿脫簡單的衣褲、能清楚大聲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等。
在幼兒正式入園之前,家長應抽出一定的時間,多陪他到幼兒園里去看看,玩玩,熟悉一下幼兒園的環(huán)境,交一些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認識幼兒園里的一些老師,減少其對幼兒園的恐懼感、排斥感,逐步產(chǎn)生愉悅感,接納感,做好入園的心理準備。
二、教師要有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對新入園幼兒來說,幼兒園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教師首先要從言語、行動上給予幼兒特殊的關心和照顧。用愛博得所有孩子的信任,親近幼兒,盡快建立與幼兒良好的關系。 可以經(jīng)常問一下孩子們“渴不渴?餓不餓?想不想大小便?”等等,讓幼兒感覺到幼兒園就像家一樣溫馨,老師就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他們,慢慢消除他們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建立對教師的信任感、親切感,融洽師幼關系,給幼兒營造一個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可以感化孩子,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減輕幼兒的入園焦慮感,也就能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三、組織集體竟賽活動,鼓勵和激發(fā)幼兒的上進心和表現(xiàn)欲
由于幼兒依戀性強,自理能力不高,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特點,通過游戲、故事、兒歌等形式組織幼兒進行集體竟賽,鼓勵和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給予物質表揚和口頭鼓勵,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愉快地度過每一天,為幼兒樹立典范,對他們的需要及時幫助,促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熱愛幼兒園生活。教師充分理解初入園幼兒的心理和行為,多用親切的態(tài)度,溫和的語言,溫暖的愛撫來打動孩子的心,補償幼兒的情感缺失,引起孩子愉快的情緒,盡快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依戀遷移到自己身上來,從而有效解除幼兒的入園焦慮。教師的關心、體貼會使孩子們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從而減輕他們的入園焦慮。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游戲活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教師通過開展豐富有趣的游戲來吸引幼兒,如:吹泡泡、木頭人、長高了變矮了等游戲。以此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分散幼兒“想家”的注意力,帶動那些哭鬧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參加到活動中去,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穩(wěn)定幼兒的入園焦慮情緒。
五、家園同育,培養(yǎng)祖國的未來和希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教養(yǎng)習慣等對幼兒的成長起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與家長應該密切配合,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減輕孩子的入園焦慮,為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共創(chuàng)優(yōu)良成長環(huán)境。家長可通過半日觀摩、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欄、園刊、幼兒園網(wǎng)站等形式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做到與幼兒園的高度吻合,就能有效縮短幼兒入園焦慮期,將會看到的是一張張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