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嵌入式行動主義視角,探討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應如何進行自身定位,并處理與高校以及社團的關系,從而有效推進高校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開展。共青團在高校社團結構中處于樞紐地位。在引領各類高校社團的過程中,應該構建根本統(tǒng)合與有所側重的行動目標,完善有效嵌入和積極互動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并結合項目制和常規(guī)運作的優(yōu)點,推進專業(yè)化處理具體事務。
【關鍵詞】高校共青團;樞紐型組織;社團引領;嵌入式行動主義
高校共青團組織是共青團工作和活動的重要單位,是與廣大青年大學生保持直接和廣泛聯(lián)系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育人的關鍵載體。隨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和工作對象出現了新情況,高?;鶎訄F組織建設的傳統(tǒng)模式受到一定的沖擊。另一方面,網絡社會和市場經濟催生了目不暇接的社會話題和熱點,而高校學生恰恰是對社會現象和社會思潮反應最為敏銳的群體。社會形勢和社會發(fā)展在高校學生中留下烙印,并影響其人生的走向??梢?,共青團組織在引導大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進程中面臨著現實和艱巨的任務。本文以嵌入式行動主義視角,探討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應如何進行自身定位,并處理與高校其他社團的關系,從而有效推進高校共青團各項工作的開展。
一、嵌入式行動主義與高校社團
嵌入式行動主義(Embedded Activism)是皮特·何(Peter Ho)根據中國背景和有關非政府組織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出某些國家在保留對社會實施嚴格控制的正式結構的前提下,允許一些活動的存在。這一現實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志愿者行動的發(fā)生。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對社會的管理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體制結構下,社會組織逐步具有一定的行為自主性。在社會組織的類型中,從黨政與社會的關系的維度考察,可以劃分為傳統(tǒng)的群團組織,黨組織或政府部門間接主導的社會組織,以及較為自主的社會組織。如果從社會組織的持續(xù)時間劃分,可以分為持久存續(xù)的組織,以及短期存續(xù)的組織。它們存續(xù)長久或短暫的原因,很可能在于資源的持續(xù)性和關注議題的持續(xù)性兩方面。在高校社團存在的環(huán)境中,共青團的校院系的總支部及專職干部隊伍,是嵌入于黨政制度結構的最穩(wěn)固的群團組織的核心部分。而各班的黨團支部,由于這些班級的存續(xù)時間隨其學業(yè)年限一致,以及并非專職的緣故,它們相比之下是一種以短暫和流動形態(tài)出現的群團組織。校院系的學生會,是由學校組織,在團委的指導下學生管理自己的群眾性組織,屬于黨政部門間接主導的社會組織。類似地,出于社會實踐、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等需要,高校也存在著許多以某項任務為核心的,以團組織或學生會名義與社會企事業(yè)單位共建的社會組織。此外,各類社會議題被傳播到大學,學生們自發(fā)地成立了許多顯形或隱形的社會組織。可見,高校社團中存在著前文所提到的兩個劃分維度所分類的一共六種社會組織。不同類型的組織,在黨、政與社會之間關系的位置是存在差別的,就是說,他們嵌入到黨政制度結構的程度和地位是不同的。這種嵌入程度的不同,以及這些社會組織行為取態(tài)的不同,成為了高校黨政機構對學生行為引導、社團管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新難題。而且,學生在高校內與這些社團對接,他們的身份變得多元化的,隨著其所處情境的變化而顯示其不同的身份和行為取態(tài),在加強對其管理和引導的動態(tài)研究和分析上存在著更大的困難。那么,作為高校社團中負責學生事務的關鍵部門,以及聯(lián)結中共黨委與大學生社團和個人之間的重要紐帶的共青團部門,如何去進行自身合理的定位,并有效地指導高校的其他社團,與其合作或互動呢?
二、共青團在高校社團結構中的樞紐地位
“樞紐型”社會組織,是指由負責社會建設的有關部門認定,在對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社會組織的發(fā)展、服務、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業(yè)務上處于“龍頭”地位、管理上承擔業(yè)務主管職能的聯(lián)合性社會組織。2010年前后,全國各地都先后提出要構建樞紐型社會組織以推動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管理。以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為依托,構建社會組織樞紐式服務平臺,引領和帶動各種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由此,高校共青團在新時期必須堅持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核心組織地位?!吨袊伯a主義青年團章程》明確: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結合樞紐型組織的定位,筆者在此提出三點理解:
(1)共青團是黨政體系結構中負責青年工作的樞紐組織。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日常工作中,是各級團組織接受相應的中共黨委組織的領導。確保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性,可以具體為組織的先進性和團員的先進性。組織的先進性包括工作指導思想的先進性、工作方式的先進性和工作任務的先進性。高校共青團要始終堅持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未來一段時期團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工作方式上,動員機制和技術運用要切合現實的需要。工作任務要具有鮮明的指向,針對高校團學工作最迫切和緊要的問題。團員的先進性,在新時期表現出“四個結合”的趨勢,包括與社會時尚、個人愛好、人生發(fā)展和公益服務相結合??傊?,共青團在組織和團員的行為上要準確把握時代的特征,能夠準確指導青年適應未來的要求。
(2)共青團是在思想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完成對大學生青年的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樞紐組織。共青團的政治性組織特征、青年組織特征和“寓教育于活動”的工作特點決定了它在高校德育中的獨特優(yōu)勢,而且它在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各級團組織的橫向聯(lián)系,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社會實踐平臺。共青團是向大學生傳教和引導黨在在現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核心載體,應利用自身優(yōu)勢,結合學校的科研、教學和管理,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黨團和學生會工作、組織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等方式開展這三個方面的教育。
(3)共青團是為中國共產黨輸送忠誠可靠和技術過硬的未來人才的樞紐組織。事業(yè)興衰成敗關鍵在人。在培養(yǎng)共產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過程中,共青團扮演凝聚青年和黨的助手的核心功能。發(fā)現、考察、選拔、推薦、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木哂形磥硇袠I(yè)頂尖人才潛力的青年,構建好樞紐型人才培養(yǎng)組織,完成中共各級黨委交付給團組織的時代任務,是各級共青團組織,特別是高校團組織的重要職責。高校共青團要做好黨和國家后備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和選拔工作,特別是在政治思想、品德作風、價值取向上確保大學青年在整體上的正確性和未來精英團隊的先進性。
三、高校團組織如何引領各類社團
我們在前文探討了共青團組織在高校黨政結構中的樞紐地位,現在我們回到高校共青團部門如何去有效地指導高校的其他社團,與其合作或互動的問題。在高校中,存在著嵌入黨政制度結構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存續(xù)需要的各類社團。在新時期,共青團組織要具體做好引領社團和學生的工作,需要從行動目標、組織機制、具體事務上調整和適應。
1.行動目標:統(tǒng)合與側重
高校學生的日常行為具有活潑激情、價值取向多樣的特征,內容鼓噪的灌輸教育不僅無法促進高校學生發(fā)展個性、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也難以完成共青團團學工作的任務。思想教育落到實處,必然指向某項活動的內容。高校學生團員普遍反映現階段團組織的思想教育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較大注意力集中在了理論知識和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上,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難以引起高校學生的共鳴。相比之下,以針對某種興趣愛好、某項社會議題而形成的自主性較強的社團,更能吸引高校學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共青團組織在落實工作任務和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與學生的思想和行動需求對接,尋求最大公約數。高校團專職干部要主動與高校社團的學生代表和積極分子充分交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訴求,把團委關于政治教育和社會實踐的指導思想“細化”為各個高校社團和學生行動的思想準則,讓他們“內化”為在符合各方面的某個底線上,各有側重地突出追求和表現自己在某個方面的合理的反映中國共產黨和共青團先進性的目標愿景。通過尋求在根本目標上的一致,以及在目標的“細化”過程中實現了共青團和其他高校社團的“各有側重”,實現對高校各類社團行動目標上的有效統(tǒng)合,滿足高校社團行動符合高校各級黨委和共青團要求的重要前提條件。
2.組織機制:嵌入與互動
高校共青團組織體系現狀是以直線職能制為主的科層制的機構設置。這種機構設置對于共青團構建樞紐型組織,履行相關職能具有基礎性的支撐作用。但是這種組織體系卻由于單一的行政運作性質,在適應變動的學校內外環(huán)境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為了彌補這個問題,高校除了專職干部隊伍外,還設置了一批兼職的團干,他們或由科任教師和輔導員擔任,或由學生干部輔助。其不足之處卻是增加了他們本職之外的負擔,工作質量難以保證,而且提高了學校在共青團行政事務上的投入成本。在面對復雜多樣的高校環(huán)境方面,單靠變相擴編人手,力圖推進組織體系和職能不斷膨脹擴張,以實現有效管治的高校各級黨委和團委行政式管理顯得“力不從心”。
樞紐型組織在保留傳統(tǒng)管理方式優(yōu)點的基礎上,更注重推進與其他組織互信協(xié)作的治理方式。因此,適當地承認和扶持社團的自治能力尤為必要。在嵌入式行動主義的視角下,黨政機構更注重“嵌入式控制”,即是黨政機構嵌入到社團的組織機構設置和日常管理中,綜合利用各種正式的制度設計規(guī)范和社會關系等非正式規(guī)范,從而加強對社團的控制,進而服務于黨政機構的利益需要。這種嵌入不是簡單的人員任免和各種形式的人事擴編,而是在組織結構和運行機制中實現合適的控制。馬克·格蘭諾維特( Mark Granovetter)認為,嵌入性包括關系嵌入和結構嵌入。關系嵌入強調行動雙方的行為會受到雙邊社會關系的影響;結構嵌入是指在更高層面上行動主體所形成的關系網絡是嵌入到由這些行動主體構成的社會結構中的。高校共青團組織在構建樞紐型組織的過程中與校內其他社團、以至校外的社會組織之間構建功能互補、良性互動、合作治理的紐帶關系,需要著重以關系嵌入和結構嵌入的方式實現在組織機制上的樞紐建設。這就是說,團委與其他社團和個人在某個場域中行動的機制是受到各種主體的社會關系影響的,因此某一個可能處于強勢的主體未必能夠通過它自身的機制設計完成某個目的,相反它更需要尋求將其他組織的機制嵌入至自身的機制中,或者構建一個更高層次的機制去統(tǒng)合各個組織的機制。
假如認為團委和其他社團之間存在級差的話,那么我們可以把團委與其他社團之間的組織關系視為上而下的團委“嵌入”和自下而上的社團“受嵌”的雙向的互動過程?!扒度搿敝傅氖菄彝ㄟ^有效的制度供給,結合多種政策工具,逐步對社團的運行過程予以干預。同時,社團在主觀意愿上也接受這種干預,即“受嵌”行為。但是團委作為群團組織,在行政性的“嵌入式控制”的程度上不如政府部門,更多只具備施加“軟”控制的能力。因此它具有避免陷入過度社團行政化的潛在優(yōu)勢,但是團委必須更依賴其他社團的合作動力以彌補它相對缺乏政府部門的行政能力的不足。由上,高校團委在新時期需要采取一種互動嵌入的方式處理與其他社團的組織結構和關系機制。
3.具體事務:混合與專業(yè)
具體事務是以行動目標和組織機制為基礎的。在新時期,高校團委與其他社團在具體事務的共同指向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變化。首先是項目與常規(guī)事務并存。一方面,由于不少社團是以某項社會議題或任務而存在的,他們的存續(xù)是短暫的。另一方面,團委在引領和服務學生工作的過程中也需要處理更多的非常規(guī)性事務。因此雙方都存在著短期合作的,針對某項任務的動機和需求,而項目制是雙方完成共同目標的最合適方式。然而,項目制的最大隱患在于它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以及在約束上的困難。此外,如果項目在某個主體的日常工作中所占據事務的比例越大,這個主體尋求將其常規(guī)化的動機越高。常規(guī)事務處理的優(yōu)點,在于確保某個主體在運行其功能的穩(wěn)定性和約束性。因此,這兩種不同的處理具體事務的方式,應被有針對性地應用于團委的日常工作和與其他社團合作的事務上。其次是具體事務的專業(yè)化。它既有自身的獨立性,也與時代的要求相適應。在新時期,專業(yè)化的內容更主要地是落實好高校共青團引領和服務的具體工作,特別在推進學生就業(yè)服務、搭建創(chuàng)新和實踐平臺、推進青年志愿服務活動、運用新媒體技術、服務學生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著力,準確迅速應對關于高校青年的各種常規(guī)性事務和突發(fā)事件。
參考文獻:
[1]陳宗琦,王克祥,王健美.高校團學工作的幾點看法與啟示[J].科技信息,2010,(25),563.
[2]劉海虹.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皮特·何,瑞志·安德蒙.嵌入式行動主義在中國:社會運動的機遇與約束[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4]馮志明.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建設淺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85-89.
[5]譚建光,袁劍.共青團員先進性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青年研究,2014,(3),41-45.
[6]黃明靖.新時期共青團在高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7]楊洞曉,李宛冰.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對高校團建的推動作用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1,(10),77-79.
[8]吳月.嵌入式控制: 對社團行政化現象的一種闡釋[J].公共行政評論,2013,(6),108-129.
[9]Granovetter,M(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1: 481-510.
[10]劉鵬.從分類控制走向嵌入型監(jiān)管: 地方政府社會組織管理政策創(chuàng)新[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1,(5),91-99.
[11]龔文強,張革英.淺析新時期共青團在高校的引領與服務功能[J].科技信息,2013,(17),52-53.
作者簡介:
雷帥(1985~),女 ,江西南昌人, 大學本科,副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 。
項目名稱:自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來源: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立項編號:2013yjxm07;立項時間: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