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軍
摘 要:在小學語文分層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置分層目標,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還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因材施教,并采取分層教學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語文能力
在小學語文分層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習層次,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難點,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語文
能力。
一、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能力選擇教學策略,已經(jīng)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教師在駕馭課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時候,除了要把握好教材還要把握好人才,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精心準備教學重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在課下積極參與到課內外閱讀中,積極進行小練筆。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展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對于喜歡作文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這些學生單獨布置一些小練筆,讓他們更好地在作文方面有所建樹。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組建閱讀興趣小組,并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進行重點指導,讓他們的閱讀能力更突出。反之,對于班內作文能力不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布置學生喜歡表達的話題,但是對于這類學生教師不能提出過高要求,要將作文的要求建立在學生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努努力就可以達到教學目標。對于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尋找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安排學生進行恰當?shù)拈喿x。在課堂上,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重點指導。
二、教師要把握分層教學的具體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1.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置分層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要摸索分層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學會學習。面對學生的學習差異,教師要摸索分層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加以運用。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在設置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的時候開始分層。教師一方面要在備課時考慮面向全體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考慮分層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層次互動、資源共享、
共同提高。
2.課堂上運用分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師駕馭課堂的過程是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根據(jù)學生每一堂課的表現(xiàn)靈活機動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教師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輔助手段進行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堂課中的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教師要對班內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深入了解,采取教學手段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如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請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朗讀,讓學生進行評議,再請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學生朗讀,還可以請學生邊朗讀邊表演。學生在其他學生的朗讀中了解了什么樣的朗讀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多種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享體驗成果。在課堂上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少而精,難易適度,要富有選擇性,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內容,力求在同一堂語文課上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3.加強不同層次之間的學生互動,讓學生能夠取長補短
教師在課上要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取長補短。班內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閱讀以及作文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交流。如在課堂授課之前,教師可以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這樣口頭作文好的學生以及口頭作文一般的學生能夠在同一個氛圍中相互交流。而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不同層次學生互批互改的形式,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互動。
三、分層教學評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語文教學評價是學生對自我的肯定,也是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分層教學評價,不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愿意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獲得進一步成長。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體系,建立學習的長期目標,讓學生在認識自身學習的基礎上選擇課堂學習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結合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讀讀寫寫”積累中,學困生要會聽會寫,中等生要歸類記憶并恰當運用,而優(yōu)等生就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教師不但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備課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
而且要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因材施教,并進行分層評價,讓
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李甲.淺談小學語文分層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