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荷
【摘要】 由于一年級學生進入全新學習階段,學習任務重,加上數學課堂學習時間有限,學生學習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僅老師需要付出努力,培養(yǎng)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還應該適當運用家校合作手段.
【關鍵詞】 問題;解決辦法;學習習慣;家校合作
由幼兒園升入小學一年級,孩子們不僅僅只是換一個學校,他們正式進入了系統(tǒng)而嚴肅的學習知識階段. 這一階段的孩子們不再以玩為主,學習任務變得繁而重. 而根據國家制定的課時標準,一年級每周只有四到五課時,同時,在全面發(fā)展觀念的指導下,數學也無法占用太多其他課的時間. 在如此緊張的時間分配和繁重的學習任務下,數學學習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常規(guī)問題
由于幼兒課堂和小學課堂的巨大區(qū)別,加上一年級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高,新入學的小學生常常聽到上課鈴聲也不能及時回到教室或聽到上課鈴聲才去上廁所. 上課時常有吵鬧聲,有同學四處走動,鉆桌子下等違紀行為. 這些行為也導致一年級新生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二、已有知識結構和新知識重復導致學習興趣不高
一年級初入學學習的10以內的讀寫,這些知識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上課時,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不需再學,導致10以內數的意義認識有所缺漏. 很多同學也在幼兒園里學會了簡單的10以內數的加減的計算,但一年級卻要學習這加減算式的含義,已有的基礎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高.
三、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
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也想盡了各種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總是能輕易地被分散. 課堂上時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自己玩自己的,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被少數學生包打了天下,大多數學生成了課堂的陪襯. 四、缺乏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的孩子不僅不能認真聽老師上課,常大聲打斷老師講課,也不能認真聽同學發(fā)言,當同學發(fā)言有錯時大聲打斷. 小組合作時,不能聽取他人意見. 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總有同學沒有注意到.
五、語言表達能力欠缺
老師提問時,許多同學高舉小手,叫起來回答卻結結巴巴,回答不上來,或者表達的不準確,需要老師“翻譯”.
六、作業(yè)習慣普遍比較差
大部分一年級小學生還沒能掌握正確的作業(yè)的姿勢,做作業(yè)時候頭趴得低,作業(yè)本斜放,握筆很低,每次都需要教師的反復提醒. 個別小學生做作業(yè)時隨意涂改,頁面不整潔,完成的作業(yè)也不能很好地達到字跡勻稱、端正、美觀的要求. 過早握筆導致握筆習慣形成,很多學生握筆姿勢已經無法更改. 幼兒園時已經開始寫數字,但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數字的規(guī)范要求不高,能寫的像就行,這樣,學生的數字書寫習慣已經形成,極難更改.
七、口算速度有待提高
數學課堂時間有限,無法進行太多口算練習,大部分家長不能配合在家練習,使學生口算能力一直無法提高.
八、學生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
由于新教材中的實際問題主要是以圖畫形式呈現,學生必須先看懂圖,正確收集圖中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次序. 由于低年級學生語言組織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條件與問題,學習困難比較大. 特別是那種一個條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個條件要通過收集圖中的信息來獲得的,學習難度更大.
九、提問題能力培養(yǎng)是教學過程中最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的孩子習慣與回答問題而不是提問題,甚至大部分家長認為練習中提問題的題目不用做. 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表達能力欠佳,數學內容看懂了,卻無法用問題表述出來. 下面就結合教學中的反思和積累的心得體會,對解決以上問題的一般辦法,談一些初淺的認識.
一、抓好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日常行為習慣. 對于一年級新生應該進行一段時間的入學教育,讓他們明白他們已經進入小學,學習內容和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具體可以通過:
1. 兒歌明要求. 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就用兒歌讓學生明確課堂的要求,比如:“小腿并并攏,小手放桌上,身體做做直,眼睛看老師”等.
2. 榜樣做示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最佳方式就是為學生提供榜樣,讓學生模仿好的孩子. 表現突出的孩子可以給各種形式的獎勵,比如獎勵小紅旗就十分有利于課堂的激趣. 3. 滲透為自覺. 開學幾周以后,就可以盡量減少兒歌等機械語言,向孩子們灌輸一種自覺的觀念.
二、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以下習慣
1. 培養(yǎng)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一年級孩子在家學習時間需要家長的指導,家長在孩子學習時不能玩手機或看電視等,這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 培養(yǎng)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tài)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 在學校老師要這樣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業(yè)不多,但一定要嚴格要求工整認真.
3. 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guī)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完作業(yè)要及時將書本作業(yè)本放回書包.
4. 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或老師求助時,家長或老師不能馬上告訴孩子答案,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 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給孩子一定提示,要讓孩子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zhàn).
5. 培養(yǎng)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 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
三、教師要努力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抽象、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變得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比如,在課堂開始,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當知識內容學習完,可以用一些游戲,比賽等方式鞏固學習內容.
同時對孩子的表現要給予正確適當評價,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微小的成績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其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家校合作,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
近年來,隨著手機電腦的普及,家校聯(lián)系變得更加快捷方便. 教師要善于利用家校聯(lián)系的各種平臺,和家長合作,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
1. 利用家校聯(lián)系平臺,告知家長孩子學習情況,了解孩子在家學習情況. 對于問題學生,及時的交流能方便老師制定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
2. 利用家校聯(lián)系平臺,布置學習任務,告知家長學習要求. 對于容易出現問題的知識點,可以利用短信告知家長指導孩子的方法. 如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每天作為作業(yè)通知家長進行口算訓練,不會出題的家長,教會家長從課本,練習冊等中抄出題目,模仿這些出題,反復練習.
3. 對于孩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利用家校合作平臺時常提醒家長在帶孩子外出購物游玩時適時讓孩子試試計算購物花費,乘車人數等,讓解決問題從課本具體到生活中,也讓孩子發(fā)現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同時也要讓家長明白提問題能力很重要,孩子不會提問題也就不會解決問題.
4. 在發(fā)現家長對孩子學習有所放松時,及時提醒家長.
5. 在家長會時要告知家長,要注意學校短信,根據短信要求督促孩子學習,但不能依賴短信,要給孩子準備好一本專用小本子,囑咐孩子將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習任務和要求記下,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老師講課的習慣.
一年級是所有學習的入門階段,這一階段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孩子將來的學習. 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想盡辦法創(chuàng)設一切有利于孩子學習的條件,讓孩子進入愉快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學習氛圍中.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教學中發(fā)現的一些問題和簡單的思考,感謝那些對我提供幫助的家長和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