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梅
摘要:中國傳統(tǒng)教育由宮廷教育開始至稷下學宮創(chuàng)造了百家爭鳴的面貌,又由孔子將之發(fā)揚光大。時至今日,中國人的教育觀念已然發(fā)生改變,從葉圣陶先生到魏書生先生都不曾間斷創(chuàng)造更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發(fā)展性的教育模式,由于時代的要求,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被人們不斷地提出,特別是在近幾年的校本課程中逐步占據(jù)了重要地位,而在這些內(nèi)容里真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貫徹這點的就是班會。試從主題班會的功能、班會的設計看中國的德育教育。
關鍵詞:主題班會 學生 德育教育
一、班會的德育教育
“主題班會是指有鮮明主題的、以班集體為單位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是班集體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卑鄷拇嬖趯嶋H上一直為人所不解,在一部分人看來學生的品德教育似乎能夠由教師和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很需要用固定的時間來進行疏導。而且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把45分鐘時間用在貌似看不出什么實際效果的品德教育上,還不如將這點時間分配給任何一個科目用來更快的提升孩子的成績。當然,我能理解這類觀點產(chǎn)生的原因,但并不贊同。其實,班會的存在并不僅僅是讓孩子們?nèi)ケ痴b一些道德規(guī)范,更不是浪費時間。他往往還兼任溝通、磨合的功能。眾所周知班會共分為兩類,一類是每周一次的常規(guī)班會,另一類則是嘗試性的主題班會。兩類班會的不同注定了它們要承擔不同的使命。如果說主題班會往往是產(chǎn)生單一效果的宣講的話,常規(guī)班會則是涵蓋面更廣的教育模式。同學們在參加常規(guī)班會的過程中能夠認識到最基本的幾點原則,像是遵守時間、互相幫助、主動參與等。這些屬于不能完全依靠三維目標就能達到的社會生存本領。但在常規(guī)班會中卻能產(chǎn)生點滴積累的效果,使學生在每一次參加班會的過程中都有所收獲,特別是在社會生活方面。禮貌的待人接物方式需要老師和家長的指導,更需要接觸人群來不間斷的聯(lián)系,而班會的存在恰恰承擔了這份任務。“主題班會的開展往往能影響到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對于班風建設、班級管理和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意義重大”。
二、班會設計的要點
班會的設計由于沒有權威的課程標準和統(tǒng)一的教材、教參,多顯得凌亂。實則不然,如果抓住要點設計得體,班會的德育教育功能則十分明顯。
首先,要明白生活是班會主題的源泉。教師在設計主題班會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求有多高的思想基調(diào),但一定要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學生使每一個人都有話說,都能參與進來。這樣班會就不會空洞沒有內(nèi)容。比如,新生入學針對學生不適應校園生活就可以開展一期主題班會,幫助學生盡快的適應入學生活;某某學生不講個人衛(wèi)生,老師可以建議學生開展一次健康衛(wèi)生常識主題班會并伴隨衛(wèi)生評比競賽來培養(yǎng)學生講衛(wèi)生的習慣遠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效果要好得遠。
其次,班會的內(nèi)容、方法、形式一定要精彩?!鞍嘀魅我趦?nèi)容的設計和安排上盡量選擇社會生活中不能回避的和學生經(jīng)常接觸了解到的社會生活中種種負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在班會的流程設計中一定要有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老師的組織一定要恰當,不要有偏頗,應該關注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樂趣,這樣班會的探討空間才大,教育效果方才顯著。特別是在常規(guī)班會中,屬于學生的時間應當盡可能的多,甚至可以將主導權移交給學生自己。這樣老師既能了解本班學生們一周中關注的內(nèi)容,方便及時糾正和引導。又能間接鍛煉學生的能力,更可以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班集體。例如,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如果教師能以此為契機,舉辦一次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以觀看視頻、學生談感受、創(chuàng)辦愛國主義手抄報等形式結(jié)合起來,那么比老師單純的說教更能達到德育教育效果。
最后,在班會采用的方法上,盡可能少用黑板,多用多媒體或各類需要學生自己制作或操縱的工具,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參與的興趣。不論是常規(guī)班會還是主題班會都要明確主題,“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要勤于觀察,善于觀察,有時一件日常小事也能引發(fā)頗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班會”。德育先行,力爭做到班會具有教育意義,更有實踐意義。
班會的主題和班會的方式又趨于多樣化,那么與之相伴的參與人員和地點也有所不同。近年來,家長學校已經(jīng)是一種模式。家長不但參與學生教育而且參與學校管理。家長參與班會已不再是提案而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這樣孩子們能從家長的眼中看到認同,家長也能從孩子的行為中看到成長的痕跡,這兩點結(jié)合后班會存在的意義就不能否認,且班會的德育教育同樣不能忽視。不僅僅是教育學生,更是讓家長主動了解學校教育,從而支持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合理選擇,才是班會成功與否的最佳標準。這一點在現(xiàn)今的班會中多有體現(xiàn),很多學校的班會都會設置班級日志,家長要做的和學生要做的甚至是所有人如何做的在班級日志中都有所體現(xiàn),這樣班級的整體性得到了最佳闡釋,它是由學校、班級、老師、學生、家長共同組成的集合體。在這里班級的榮譽要由所有人維護,而這個展現(xiàn)個人和班級力量的地點就是班會。班會的實際意義和精神意義得以完美統(tǒng)一,而班會德育教育也不再是空談。
三、結(jié)語與展望
中國一直在倡導德育教育,而班會的重要性讓人們逐漸的認識到它同樣是中國學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涉及的人員最多,涉及的方面最廣,甚至成為德育教育中為數(shù)不多的交流平臺。它的存在,恰恰證明了中國教育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和靈動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在不斷發(fā)展,中國的德育教育觀念在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民霞.“主題班會”的問題及思考[J].遼寧教育,2014,(5).
[2]黃若捷.淺談主題班會中的德育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5,4(228).
[3]吳文.主題班會在德育中所起的教育實效[J].新課程,2012,(2).
[4]陳寧.班主任主題班會的立體化構建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