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洪 余勤 萬海同 宋忠誠 趙偉春
摘要:以我校生物工程專業(yè)基礎生物學教學為例,積極探索建立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互動式教學的五種實施方法,并對該教學方法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了反饋分析,發(fā)現(xiàn)互動式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對互動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與互動式課堂組織原則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 基礎生物學 教師角色 課堂組織
互動式教學是基于對教與學關系的審視和思考,以建構主義和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教與學關系的新體系。互動式教學以交往與對話作為教學實施的核心與靈魂,在教學中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交融,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從而自我建構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yè)《基礎生物學》課程實施互動式課堂教學,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探討,并對實施效果進行了分析及思考。
一、互動式教學的實施方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每一次新課內(nèi)容教師都不是平鋪直敘,而是要根據(jù)所講課內(nèi)容提問設疑,啟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興趣。對于問題的設問既要選好時機,又要難度適中,還需要緊跟目前社會發(fā)展的熱點。例如:“談談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涉及轉基因作物與健康、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而“埃博拉病毒為什么這么恐怖”這一問題又與免疫這一節(jié)內(nèi)容相關。通過目前社會熱議的問題,能極大地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2.小組合作探究。互動式課堂教學中,我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5~7人組成,并推選出一名小組長。通過設問引疑,進而開展小組間互動、師生間互動、課后小組學習探究等。引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獨立發(fā)表見解;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討論等。如針對2014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的發(fā)布,及時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大腦細胞是如何方向定位的知識,有效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老師獨霸講臺的局面,將學生主體地位置于教學之中。
3.課堂發(fā)言與辯論。課堂上對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通過課后小組合作探究或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臺發(fā)言,闡述各自的觀點,可以用PPT、視頻等多媒體輔助設備。各小組在發(fā)言的過程中,其它小組成員可以提問、質疑進而展開辯論,使問題剖析更加透徹。如果沒有學生主動發(fā)問,教師可以針對這種情況提出疑問,點名讓學生回答,小組其它成員補充。活躍課堂氣氛,改變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惰性與被動聽講的習慣。如:針對目前社會上對中醫(yī)治病爭論不休的觀點,我在課后布置探究性題目:“中醫(yī)是不是科學的?”,讓同學們自己查閱資料來認真探討這上問題,在課堂上展開辯論,使這一問題逐步明晰。
4.知識建構與遷移發(fā)展。在互動式課堂中,應將學生置于教學主體地位,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課后探究、課堂發(fā)言、討論、辯論與質疑之中自我總結、歸納,從而達到構建知識的目的。例如,在細胞分裂與分化這一章節(jié)里,通過對“人為什么會衰老”“如何保持青春”等問題的探究,各小組通過精心地查閱資料,充分了解了目前細胞衰老的幾種假說,進而對如何延緩衰老、保持青春容顏提出了許多建議,我相信這些好的建議也會不自覺地用于他們?nèi)粘I盍晳T之中。這些通過自我對知識的構建以及遷移發(fā)展,比單純由教師講授來得印象更深刻。
5.教師的評價與總結。對于互動式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最后還需要由教師對結果進行評價,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肯定與分析,并總結和完善結果。注重知識理解的深度與廣度,關聯(lián)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立體知識的結構。一方面,使學生理解得更全面、更清晰;另一方面,從某一個問題出發(fā),形成發(fā)散性思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二、互動式教學效果分析
1.總體評價分析。在對互動式教學模式認可程度分析中,發(fā)現(xiàn)超過70%以上的同學非常喜歡互動式教學模式,26%的同學一般性認可,而有4%的同學不太關心。在對互動式課堂教學方式的偏愛性方面,46%的同學喜歡讓學生積極參與式,31%同學喜歡問題啟發(fā)式,而對教師“滿堂灌式”全都不喜歡。
2.學生學習效果分析。通過互動式教學模式,有超過62%的同學對課程知識具有很好的理解,36%的同學理解較好,而只有2%的同學認為理解程度一般。在互動式教學可以提高哪些能力方面,學生的回答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互動式教學對學生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有較大提升。另外還加強了獨立思考能力和課后探究能力的提高。
3.教師教法的分析。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所創(chuàng)設問題的啟發(fā)性和探究性方面,有22%的同學認為非常好,48%認為較好,29%的同學認為一般,1%的同學認為差。說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得到大部分同學認可,但還需要繼續(xù)努力改進問題的啟發(fā)性與探究性。另外在教師所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多項選擇題),73%的同學認為應該是指導者、組織者,48%的同學認為教師應該是傾聽者,41%的同學認為是評價者,37%的同學認為是參與者。因此老師在互動式課堂中應注重組織與指導,加強傾聽,同學適時評價,盡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在對互動式教學需要加強的環(huán)節(jié),42%的同學認為需要加強成員搭配的合理性,34%的同學認為需加強問題的深度,另有30%的同學認為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互動式課堂中教師角色的定位
1.教師是互動式課堂的組織者。雖然互動式課堂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但并不意味著課堂完全交由學生“主導”,把教學責任完全轉嫁給學生?;邮秸n堂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但往往會天馬行空、失去方向。于是,一個合理有效的互動式課堂必須要求教師具備課堂組織和調控的能力,有“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的定力。所以在互動式教學中最科學恰當?shù)年P系應該是在教師組織調控下的師生合作關系。適時調控課堂的動靜、快慢、起伏、收放的變化。
2.教師是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者。在互動式教學中,要想讓學生“主動”起來,就必須培養(yǎng)其主動的學習意識與習慣,讓他們從心理上對獨立自主學習意識產(chǎn)生一種認可。為了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教師要做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于教師來說,關鍵是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提出一個有興趣、有新意的課堂問題,送一句對參與學生的鼓勵話語,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使他們能說、敢問、善想、勇于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3.教師是自主學習方法的傳授者。通過互動式課堂的學習,教師要做的是告訴學生如何去有效地學習,即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在學習方法上不能再依賴于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課,而是在充分了解各學生能力的基礎上,差別化地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課本或課本以外的知識。包括如何利用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查找有效信息,以及對信息的取舍、分類及加工。
4.教師是學習效果的評價者。教師除了在互動前給學生以指導外,還必須在完成之后對學習活動開展的情況以及自主學習效果做出評價,即互動式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整個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依靠自主完成探索新知識的活動,從心理上講,他們非常想知道自己努力的結果是否得到認可,因此作為教師必須了解評價的重要性及公正性,從而保證良好的自主學習循環(huán)過程。一般通過形成性評價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
四、互動式課堂中教師掌控原則
1.時間控制。在互動式課堂中,由于學生討論、發(fā)言等原因,時間不易控制。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互動的時間節(jié)點,要求教師事先應充分準備,也可以組織模擬演練,另外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互動。盡量不要干擾預定的教學進度。
2.時機控制。課堂互動的時機對其是否能增強教學效果同樣至關重要,不同模式的課堂互動均有相應最佳的展開時機。如在開始上課時,多采用啟發(fā)式提問;而在課中和課后,多采用討論式,盡量將教學內(nèi)容與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等相結合。
3.難易度控制。課堂互動的問題必須精心設置、難易適中。以大多數(shù)同學經(jīng)過思考后能正確回答為準。當然也要避免太日?;膯栴}出現(xiàn)。對一些重要的問題可以層層剖析。最好每次提問內(nèi)容與課堂或書本內(nèi)容相呼應,這樣起到一個啟發(fā)、拓展的效果。
4.課堂氣氛控制。課堂教學的師生各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興趣愛好,將具有不同秉性、不同生活經(jīng)歷的人組合起來,共同完成一個學習目標,就必須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只有在心理、情感上達到充分的交流和認同,才能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教師應該在互動式課堂中創(chuàng)造形式多樣、活潑輕松的互動氣氛,通過風趣的語言、自然得體的動作來調動課堂沉悶的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參與互動教學。
總之,通過在基礎生物學課程中開展互動式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實行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理念。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運用“設問”“提問”“研討”“總結評價”等策略,促進了學生合作能力、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課后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達到知識的建構與遷移發(fā)展,實現(xiàn)對學生成長的“催發(fā)”與“喚醒”。
參考文獻:
[1]許倩.課堂互動教學的分析與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23-124.
[2]夏建霞,熊加祥,徐紅梅,等.如何開展課堂互動[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7):35-36.
[3]孫德興,譚羽非.“交流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等教育,2004,(6):82-84.
[4]馮萍.談互動式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定位[J].大學教育,2014,(5):88-90.
[5]張茂聰.互動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實施[J].教學科學研究,2006,(2):39-42.
基金項目:
1.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從學科知識傳遞到問題意識養(yǎng)成——基礎生物學分組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kg2013192);
2.2014浙江中醫(yī)藥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招標項目《互動式教學在生物工程專業(yè)課程中的應用——以《基礎生物學》課程為例》(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