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軍
[摘 要]在知識量急劇增長、專業(yè)書籍急劇增多的現代社會,培養(yǎng)速讀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yǎng)學生高效速讀能力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實踐證明,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技能的主陣地。
[關鍵詞]快速閱讀 閱讀效果 “五法”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19
時代飛速發(fā)展,快速閱讀應運而生。探究培養(yǎng)高效速讀能力是時代賦予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那么有些什么辦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能力呢?
一、掃視法
要讀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學生習慣于按“字”閱讀,默讀時動嘴,但眼動沒有規(guī)律。這些都是影響閱讀速度的不良習慣。要訓練學生快速閱讀,教師必須幫助糾正這些問題。必須培養(yǎng)學生以詞句為單位的整體性閱讀的習慣,即運用“掃視法”:變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閱讀為字群、詞群、意群閱讀,做到一目一行,一目多行,掃視文本,從而快速在原文中定位到題干中的關鍵詞。訓練中務必強調學生克服:眼球沒有規(guī)律的掃視、中途回視等毛病,繼而訓練眼動的速度,一步步訓練“視知覺廣度”。最終達到高效快速閱讀的效果,形成一目多行的習慣。用“掃視法”訓練速讀的方式有很多。如采用幻燈或電腦來展示訓練材料,要求每個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盡掃閱讀材料,然后回答材料的內容信息。也可以采用卡片出示材料,進行相關訓練。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購買專業(yè)訓練軟件進行訓練,效果會更好。
二、計時法
計時法的主要特征就是提高單位閱讀時間效率,盡可能地挖掘閱讀主體單位時間的閱讀潛能。這種方法,化小計算閱讀的時間單位,對于培養(yǎng)速讀能力,效果特佳。計時讀的最佳方法是讓學生先計時閱讀文字片斷或整篇文章,然后回答便于檢查理解率的問題,最后將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率記錄下來,以便縱向橫向比較,提高興趣,刺激學生進步。運用此法,一定要防止學生片面追求速度的不良傾向,要使他們懂得:閱讀并非越快越好,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快閱讀速度,才是快速閱讀的本質追求。安排計時閱讀練習,需要注意三個原則:首先,教師不要急于求成,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的放矢,循序漸進地進行。其次,閱讀材料的選擇應該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內容活潑、語言規(guī)范、形式美觀、思想深邃的閱讀材料能誘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起到開發(fā)智能、熏陶美感的作用。再次,問題的設計要明白、具體。問題不宜過分艱深,否則將明顯影響閱讀速度,閱讀速度和理解率之間要保持適當平衡。
三、搜索法
“搜索法”,是指在閱讀文本時能快速定位讀者關心的部分或文章重點所在。這種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特別有利?!八阉鞣ā笨梢杂锰嵋姆椒ㄟM行訓練: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文本后快速領會各段大意。掌握段意最快捷的辦法是抓住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句子。例如《成功》一文第9段:“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無能也為力。只有勤奮一項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逼渲?,“只有勤奮一項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工夫”一句顯然是表達該段中心句子。其次,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時迅速理清文本的層次。例如學生快速閱讀《藤野先生》一文,要能夠快速知曉作者是運用明暗兩條線索線索組織材料的:一是依據時間推移地點轉換,以魯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的明線,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二是本文有一條內在的暗線,那就是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以上情節(jié)處處都蘊含著作者的愛國情懷。
四、猜讀法
猜讀法,是指閱讀文本時,看前文,先做預想猜測,然后將后文的實際內容與猜想的內容作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例如指導學生讀一篇新聞時,引導學生從標題開始就邊讀邊思考:導語會怎樣寫?主體會怎樣寫?會有怎樣的背景和結語?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fā)?讀小說,可以引導學生推測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命運,等等。閱讀各種文體的文本都可以先作預想猜測,然后再讀下文。經過這樣一番猜測,閱讀效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因為猜讀法會使人的大腦處于非?;钴S的狀態(tài),產生急于知曉后文與猜想的內容是否一致的心理。這樣,就會大大加快大腦對語言文字的選擇性理解。有時只要掃視幾個句子,甚至幾個詞就能把握文章的關鍵所在。
五、提問法
在培養(yǎng)速讀能力時,可先提出一些問題,要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迅速閱讀文本,然后作答。以此訓練學生快速閱讀能力。例如教學《成功》時可以提問:什么是成功?作者認為成功需要具備哪些因素?關鍵因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論述這個因素的?我們怎樣才能獲得成功?你認可作者的觀點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等等。提出的問題要有思考性,要讓學生想一想之后能夠回答。當然設計問題不是教師的專利,應放手讓學生設計問題,同桌之間,小組之間互問互答。問題提得有無價值,得當不得當,須由教師予以幫助與指導。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