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林
[摘 要]發(fā)展農村體育教學是提高農村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農村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更好地推進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農村中學 體育教育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90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體育教學也進行了多次改革,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在農村,由于師資力量匱乏,學校體育功能嚴重減弱,體育設施及器材不完善,體育教師觀念滯后等,導致農村學生的興趣、愛好、技能受到抑制。如何改變農村體育教學,全面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素質呢?本人根據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對策。
一、農村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忽視了體育教學的作用
首先,農村的家長覺得體育課是浪費時間,學好文化知識才能有機會升學,對孩子是否參加體育活動不重視,甚至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其次,在農村中學里,成績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為了學生能夠考取更好的學校,教師全力以赴地加強中考科目的訓練,忽略了體育活動。因此,對于體育課的開展,學校領導、教師、學生都是應付了事,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拿體育課來上文化課的現(xiàn)象,體育教學變得可有可無,很難發(fā)揮其功能和作用。
2.體育教師的素質偏低
目前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普遍偏低,加上體育教師不注重對新知識的學習及身體的鍛煉,使體育教師存在不平衡、不全面、不規(guī)范等問題。有些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教學隨意性大,教學內容不全面、不具體,教學目的、教學任務、考核標準、考核辦法、評分標準不夠明確,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3.體育設施嚴重滯后
教學設施、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教學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農村學校沒有規(guī)范的運動場地,連基本的體育器材都難以保證,更談不上更新、添置體育設備。這導致了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學生的體育技能無法得到培養(yǎng)。
4.教師體育觀念落后
在大多數(shù)農村中學,評價其工作成績好壞仍然以升學率、上線率為標準,對體育教學的質量不太重視。部分教師認為體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樂樂,沒有把體育與健康聯(lián)系起來,因此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體育素質得不到提高。
二、解決農村體育教學現(xiàn)實問題的對策
1.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
從農村中學的實際出發(fā),學校領導、家長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更新體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季節(jié),有計劃、有內容、有目的地組織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鍛煉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2.提高體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
體育教師的基本任務就是傳授體育的基礎知識、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運動技術、技能,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體育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教學實踐中要滲透健康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的習慣。
3.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
盡管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設施嚴重不足,但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體育設備和條件,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加強對學生的技能、技術訓練。所以,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讓學生跑、跳起來,打、擲、投等技藝技能也一并訓練,做到短期訓練與系統(tǒng)訓練相結合。如針對學生在排球、籃球訓練時出現(xiàn)的錯誤,體育教師可以反復示范、身傳言教,直到學生能掌握基本要領。教師也可以自己制作器材(如毽子、沙包、跳繩等)供學生訓練。
4.加大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
為了學生的身體健康,各級領導要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切實改善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條件。購置必備的體育器材,以供學生鍛煉之用,對一些舊器材和破損器材要及時更新或維修,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對學校原有的體育器材設施要做好日常的維護工作,不能閑置不用,提高器材設施利用率。
5.重視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運動強身的觀念,將運動融入生活的細微之處,將鍛煉貫穿在生活各個層面。體育教學的內容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實際,要在尊重學生個體興趣的基礎上,想辦法、花心思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
總之,體育課程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體育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更要提高學生的體育品德,促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鍛煉習慣。
(責任編輯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