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軍
[摘要]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就要有策略和方法,通過情感激發(fā)、引導探究、合作學習、積極評價可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度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20049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關鍵要素,是評判教學活動效能的重要指標,也是新課改能力教學的重要“載體”.脫離學生主體,教師一個人的“獨唱”活動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標教學活動的要求.師生互動交流的“合唱”活動才是新課標下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高中生所處的特殊學習階段,一方面受到社會、家庭的期望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數學知識體系更為復雜,數學要點更為繁冗,學習要求更為嚴格,學習難度更為明顯,高中生參與數學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受到嚴重限制和削弱.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學生主體的參與度,決定了教學活動效能的提升度.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應利用先進教學理念,緊扣學生主體,采用有效教學策略,提高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積極性.本人現結合教學實際和主體實際,對提高高中生數學課堂參與度策略的實施進行簡要探析.
一、情感激發(fā),提升高中生課堂參與度
良好學習情感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思想保證”.高中生課堂參與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內在積極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發(fā).同時,高中生在積極學習情感的驅使和促動下,能夠保持主動、能動的參與情態(tài).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豐富、多樣的情感激發(fā)資源.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教材中生動真實的教學案例、教學中所運用的先進教學器材等,都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高中生課堂參與情感的有效抓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能“俯視”學生,訓斥學生,與學生保持緊張關系.其次,要善于營造生動濃烈的教學氛圍,利用數學學科生活性、趣味性、應用性、歷史性等豐富教學資源,營造引發(fā)學生情感的教學氛圍,促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情感.如在新知導入教學中,教師為做好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情感“鋪墊”,經常利用該節(jié)課教學內容生活性特點,設置現實案例進行呈現,讓學生認識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重要性,從而產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情感.
二、引導探究,提升高中生課堂參與度
正確高效的數學學習技能,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又一重要保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高中生由于未能掌握分析、解答問題的方法策略,面對問題案例,經?!盁o從下手”“手足無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真正參與探究活動,親身實踐,掌握“第一手”學習資料,才能更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此,教者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動手探析,提供給學生探究、分析的時機,強化學生動手實踐過程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形成良好學習技能,從而在數學技能保證下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問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若曲線y=ax2+b/x(a,b為常數)過點P(2,-5),且該曲線在點P處的切線與直線7x+2y+3=0平行,試求出a+b的值.
學生探析問題條件,教師指導補充,學生得出解題思路:“要運用利用導數研究曲線上某點切線方程知識點,由曲線y=ax2+b/x(a,b為常數)過點P(2,-5),且該曲線在點P處的切線與直線7x+2y+3=0平行,可得y|x=-5,且y′|x=-7/2,進而得出a+b的值為-3”.
學生解答問題,過程略.
師生共同歸納概括解題策略:利用導數研究曲線上某點切線方程,解答的關鍵是根據已知得到y(tǒng)|x=-5,且y′|x=-7/2.
三、合作學習,提升高中生課堂參與度
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其過程是個體獨立活動和集體互助活動的綜合體.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合作學習能夠對學生個體學習過程“查漏補缺”,幫助學生形成更為良好的學習技能和方法.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為了“追求”有限教學時間效率“最大化”,忽視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應在教學關鍵點,認知疑惑處或解題卡殼處,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共同討論.借鑒參考,學以致用,解決問題,推進活動進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進程中,不能“甩手”不管,“放任自由”,而應該“實時點撥”“科學指點”使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活動按照既定方向前進發(fā)展.
四、積極評價,提升高中生課堂參與度
高中生與其他階段的學習群體一樣,更需要教師鼓勵性的評價.教育心理學認為,積極評價具有指導促進功效,能夠對學生學習積極情感的樹立起到推動作用.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高中生學習數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思考闡述思路等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實時的評價分析,多鼓勵,少訓斥,多贊揚,少教育,多肯定,少否定,讓高中生在積極評價中,形成良好學習情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積極教學評價運用時,不能以點蓋面,以肯定取代否定,而應該掌握評價“適宜度”.
(責任編輯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