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防麗
一、班主任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在近十來年的班主任生涯中,體會到教師應成為所有學生的偶像,學生才能喜歡你,尊重你,佩服你,信任你,才能成為學習生活中的朋友。小學生的向師性及模仿性非常強,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性,班主任更應做出表率。班主任的神圣職責就是通過自身優(yōu)秀的人格本色與艱辛勞動,為學生鋪墊下堅實的人格基礎。班主任的高矮、胖、瘦自身長相是無法改變的,但修養(yǎng)舉止是可以改變的。教師要以“德高,身正”為核心,做到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任何規(guī)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師的人格作用,身教勝于言傳。作為班主任更應如此。
二、真誠的關愛學生是班主任取得教育成功的關鍵。
關愛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是一種教育的力量。人們常說愛生如子,一旦師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能夠心里相容。即是嚴厲的批評學生,也能被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如果師生關系緊張,那么既使是金玉良言學生也難接受,在愛學生上應注意兩點:
1、愛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愛雖然能產生感化,引導、激勵和調節(jié)作用,但愛并不能替代教育。愛有很多種,對學生嚴格要求,也是一種負責的具有長遠意義的愛,嚴師出高徒嘛。學生在家受到父母對他十幾年的教育,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家庭是一個孩子,父母視孩子為希望,視孩子為掌上明珠,可以說孩子在家,家庭已經投之以愛了,有的家庭甚至是溺愛,也有特殊關系的家庭。
我曾經教過這樣一位學生,在家經常罵母親,父親常年在外。后來我才弄清原因。原來孩子是爸媽抱養(yǎng)的,但母親偏心,偏愛自己親生的孩子。他是個男孩,爺爺奶奶偏愛他。仗著爺爺奶奶的勢,媽媽做事不稱他的心時就開口大罵。母子關系非常緊張。有一次該學生生病了,腸胃不好,又吐又拉(他是寄宿生)。我給他媽媽打電話,人家說忙得很,走不開。我天天領該生看病,每天打針,吃藥,不見好轉,遇上逢集就給他們村里的鄰居捎信,他的爺爺趕來了,把孫子領到醫(yī)院住了一個星期的院,孩子的病終于好了。一次在周五,剛好逢集,天突然下去了傾盆大雨,河水猛漲,學生放學要回家。這個學生就在教室大哭起來,經詢問得知,他怕別的同學都回家了,他回不了家。我告訴他,老師給你想辦法,你在教室里等著。我趕緊打著雨傘,找他們村里的人,有人告訴我說看見他媽媽在一家小賣部里躲雨,我急忙趕過去,把她叫到學校里,給她做了工作。又把她領到教室里,當著這位母親的面,教育了學生,給他講道理,打比方,孩子也愿意跟媽媽回家了。從這以后他們母子關系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這位學生早就畢業(yè)了,但他的家人和他自己會經常來看望我,他媽媽見我就說一些感激的話。
2、愛與嚴的關系
愛是嚴的基礎,嚴是愛的體現(xiàn)。沒有愛的嚴是冷淡的、無味的、低效的;它的效應是零,甚至是負數(shù)。這種嚴決不是現(xiàn)代教育所倡導的,體罰、漫罵、挖苦更是違背教育法的。而只愛不嚴則失去了教育者的職責。總之,要把握好“愛而不縱,嚴而不苛”的大度。
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處理好的幾種辨證關系。
(1)“及時制止”與“正確引導”的關系。
教育行列里個別教師因為管理學生而被推上被告席,甚至犯錯誤的現(xiàn)象。這種結果恐怕是平時未及時補漏疏導,遇事處理方法過激的結果。其二會聯(lián)想到嚴厲地批評教育與善后處理的重要性。以及軟硬兼施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者,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的壞習慣時,應及時制止;更關鍵的一點是“正確引導”。對學生要持之以恒,動之以情,曉之以禮,循循善誘。
(2)“嚴”與“寬”的得當。
教育學生也要有“靈活性”。嚴肅的課堂,活潑的課外活動,耐心聽講與活潑的表演,都應注意“嚴” “寬”問題。班級管理,班主任親自管與班干部管,更是“嚴”與“寬”的體現(xiàn)。一方面 放手讓學生管,另一方面要親自了解,從嚴要求??傊瑖乐杏袑?,寬中要有嚴,不必事事過問,甘當保姆。
三、對待“后進生”班主任要做到“五個方面”:
1、不能冷嘲熱諷更不能體罰、漫罵學生。
2、不能歧視學生。我們要設身處地為學生想一想,學生是來學知識的,如果學生什么都會就不會來求學;如果學生沒有差異,世界也不可能多姿多彩
3、不能偏聽偏信,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能以成績論英雄,不以表面現(xiàn)象下定論,差生也有可愛之處。
4、不能對學生灰心喪氣,回顧我們教過的學生,往往“后進生”在社會上立足穩(wěn),人緣好,對老師感情深,走入社會后在校的壞毛病也沒有了。那么在校時為什么沒有改掉不良習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老師對他們過早地放棄了。
5、多舉辦些活動,班主任親自參加,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有一種親近感,多到班上看一看,校園里走一走,觀察出后進生的優(yōu)點。
四、班主任協(xié)調科任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
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和學生間的關系處理非常重要。大家已有共識,學生喜歡學班主任的課。讓我們換一種思維想,班主任對學生批評多,應該是學生最不愛班主任的課呀!那么學生為什么仍然要學班主任的課呢?我分析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種:(1)班主任嚴,學生不敢不學。(2)班主任跟班勤,既然班主任布置了任務,肯定要檢查,若不完成,班主任肯定要批評。學生不作不行,遲早要作,不如作了算了。(3)班主任機動時間多,隨時有檢查的可能,既然隨時有檢查的可能學生就首先完成班主任的學科作業(yè)。從表面上看學生當然愛學班主任的課。當然,班主任要處理班務日常事務,面面俱到的管,其他教師也沒有時間介入,也不便介入。
這里我要強調的是:班主任的協(xié)調,不是課堂上出了事后,班主任來收攤,更不是教師里面上,班主任站外面當看守。首先科任教師要管住學生,上好課,出了問題科任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班主任再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所有科任老師的課都不能亂來。各科老師的課都應該認真聽。
各科教師也應該尋找機會和學生多談心,多交流,師生都會收益非淺的。作為班主任,若能有目的組織其他學生和科任教師交流“學習、生活、班級管理”等方面的事,這不僅能對班級管理帶來新鮮活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的紀律性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學校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是一項處處充滿矛盾的龐大的工程,單靠班主任是不行的,只有靠全體教師齊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不斷總結和積累才能把這些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