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輝
摘要 目前,《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面臨諸多新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以增強其實效性。根據授課經驗及學生接受程度,我認為,高?!缎蝿菖c政策》課應采取專題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 形勢與政策 教學模式 專題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0005-02
中宣部、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使命。”
目前,《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面臨諸多新挑戰(zhàn):學生價值取向多樣化,當代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心理特征、認識特點的變化,教學與實際生活脫離,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時代需要等等。面對新形勢,《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以增強其實效性。根據授課經驗及學生接受程度,我認為,高?!缎蝿菖c政策》課應采取專題式教學模式。
一、當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一些院校對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主要表現(xiàn)為學校領導沒有意識到形勢與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產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如授課教師受輕視、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消極對待等。有些學校在教學計劃中未將《形勢與政策》課列為必修課,認為可有可無,形勢與政策教育課時得不到保證,一些院校沒有實行學年考核或考核流于形式,未將成績納入學籍管理等。
(二)師資短缺。《形勢與政策》課師資力量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較少,二是師資整體素質不高。高校普遍缺少專門從事《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科研的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院校采取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師資,除了專門從事“思政課”教學的教師外,兼職承擔《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科研的教師一般都是從事學生管理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輔導員或行政人員,口常任務的繁雜在客觀上影響了兼職教師的崗位培訓以及授課準備。再加上一些院校對形勢與政策教育不重視,導致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挫,教師的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教學水甲得不到及時提高,整個形勢與政策教育處于一種低水平維持狀態(tài)。
(三)管理失范。教學管理上是否組織嚴密、操作規(guī)范,是決定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目前,一些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管理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在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監(jiān)控、師資構成與培訓、教學效果的評估及考試考核等方面。有些院校沒有將《形勢與政策》課作為必修課開設,而以口常的政治學習取代;有的雖然開了課,但在管理上沒有規(guī)范化;有的沒能保證《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時效,沒有進行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有的院?!缎蝿菖c政策》課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沒有專人負責,導致在授課教師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的混亂和教學檢查監(jiān)督的不力。
二、構建《形勢與政策》課專題式教學模式
(一)課堂教學要專題化。專題化教學就是以專題的形式來組織實施教學,《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在教材上不可能固定,在時間上也不可能固定,要根據需要、根據形勢的發(fā)展來選擇教學內容。再者,《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具有集中性、突擊性的特點,它的教學課時很少,并且是流動的、變動的,不可能像其它課程一樣專門開設,只能用專題課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采用專題式教學的突出特點在于:主題鮮明、內容充實、信息量大、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等,有利于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中的深層次問題。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通過教師主授、學生互動,課堂討論等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通過專題式授課,可全面、系統(tǒng)、客觀地分析形勢,宣講政策。
(二)專題式教學要講大事。采用專題式授課,并非意味著什么內容都可以給學生講,不能甲鋪直敘地把社會上已發(fā)生的事情都講給大學生,也不能把與學生沒有太大關系的政策形勢問題講給大學生,要把與大學生有關的、學生關心的國家和世界發(fā)生的大事講給學生,不但要講清是什么,而且要講清為什么、怎么樣,并分析事情發(fā)展的趨勢、利弊。比如,臺灣問題、國內經濟形勢、中美關系、能源問題、南海問題等等。講大事可以吸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講清了這些事情的本質和來龍去脈,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否則,芝麻谷子一把抓、泛泛而淡,則會影響授課效果,造成學生厭學。
(三)教學手段要多樣化。要堅持課堂講授為主、多種形式為輔的授課方式,如可根據專題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辯論、演講,觀看相關影片、撰寫學習心得、邀請校外專家講座或作輔導報告,利用E-mail、QQ群等開展討論活動,或通過宣傳部門配合組織相關圖片開展等等,以此作為《形勢與政策》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此外,還可發(fā)動學生收集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及時宣講和張貼,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最新情況。有條件的院校可利用校園網建立形勢與政策教育網站,將相關資料刊登在網上,介紹新信息和新思想,開闊學生視野。
(四)強化教學實效性。從調查的情況看,多數院?!缎蝿菖c政策》課的考核形式大都是寫心得體會或小論文,對老師來說,面對學生交來的論文,即使是明顯雷同,也無法分清哪個是原稿、哪個是抄襲的,所以一律給同等的分數。對此,學校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形勢與政策》課,完善《形勢與政策》課的考核制度,使該課程從“形勢”轉向“實效”。例如對學生的考核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yè)等;(2)創(chuàng)新成績,包括課堂討論、社會調查、自我教育等;(3)考查成績,學生最后上交的考查論文或閉開卷考試成績,三者結合給出學生課程總成績。
總之,《形勢與政策》課只有針對目前學生學習特點,切實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堅持教育目標、社會目標和學生成才目標相統(tǒng)一,采用專題式授課,通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政策的講解等,幫助學生增強對形勢與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認識形勢及其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提高貫徹執(zhí)行黨和國家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專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體現(xiàn)該課程時效性的特點,選擇在現(xiàn)階段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大影響的、人們關注的、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講授,突出重點和難點,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圍繞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及時、全面、客觀地了解國內外形勢。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認同感和學習積極性,才能使形勢與政策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發(fā)揮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建勤,勒系琳.形勢與政策專題化教學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2]朱小理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實效性的思考[J]黨史文苑(學術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