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雨
摘 要:《基于德育輔導員制度的完善提高教師育人能力的實踐研究》課題申報后,課題組以行動研究法進行實踐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找到現(xiàn)行德育輔導員制度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深入研究在基礎必修課程、拓展選修課程和自主發(fā)展課程中如何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
關鍵詞:德育輔導員;育人能力;基本策略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部連續(xù)下發(fā)了《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三個重要文件。學校的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堅持育人為本,凸顯育人功能。
自2008年起,嘉定一中基于“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開始正式實施《嘉定一中德育輔導員制度》,讓班主任不再孤軍作戰(zhàn),讓本班級所有老師形成合力,對班級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能力的變化,制度的實施進入了瓶頸期。為此,學校申報了《基于德育輔導員制度的完善提高教師育人能力的實踐研究》,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希望打破傳統(tǒng)育人格
局,構建新型育人模式。
一、開展調查,做好課題研究的準備
課題組針對課題研究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向本校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發(fā)出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5份;向本校教師發(fā)出試卷102份,收回有效試卷97份。在問卷調查中課題組發(fā)
現(xiàn),目前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卓有成效,但還可以進一步整合資源、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形式;教師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參與度較高,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教師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離“人人都是創(chuàng)新型、智慧型德育工作者”的理念還有些距離。課題組分學科、分年級、分類別進行了12個小課題的實踐研究。
二、形成策略,提升教師育人的能力
1.在基礎必修課程中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研究
課題組成員引導教師根據自身學科特點,深入研究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數(shù)學組王老師開展了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師育人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小課題研究,她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文化是一種使人增強理智和文明的精神力量,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適當以數(shù)學史、數(shù)學文化為育人的載體,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數(shù)學學習品位。語文組也在教育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實踐,開展了語文學科在詩文誦讀中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實踐研究。教師將詩文誦讀中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語文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他們始終把語文課堂視為主陣地,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育德功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誦讀、記憶、賞析、理解與感悟中華優(yōu)秀古詩文,將詩文從文字積累變?yōu)槲膶W積累,進而積淀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積累。
2.在拓展選修課程中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研究
在拓展選修課程中,學校要求全體學生在每個年級都要參加相關的素質教育活動,課題組引導教師深入研究如何在拓展選修課程中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地理組沈老師開展了《嘉定竹刻育人價值的實踐研究》。他從領悟竹子內涵,培養(yǎng)君子風范;了解嘉定竹人,學做嘉定文人;領略竹刻藝術,提升個人素養(yǎng);傳承嘉定竹刻,塑造完美品格四個方面闡述了在竹刻社團中教師育人價值的體現(xiàn)。英語組崔老師開展了《通過社團活動促進新疆班級與本地班級融合初探》小課題研究。研究中她感到社團活動是當代中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教師可以在社團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育人作用,使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校園文化建設帶來生機和活力,促進校園文化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發(fā)展。
3.在自主發(fā)展課程中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研究
在自主發(fā)展課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課余時間,
選擇性地參加一些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活動。課題組引導教師利用網絡平臺,通過QQ群、微信群等載體,以“嘉懿講堂”“你問我答”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新媒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課余時間,從而得以全面自主地發(fā)展。班主任陳老師負責了《依托網絡開展班級德育導師制的實踐研究》的小課題。教師先建立一支有責任心且愿意為班級同學服務的班干部隊伍,由他們來擔當班級QQ群的群主,并將班級管理事務大致分為學習、生活、行為、活動四大模塊,分別有專門學生干部負責。整個德育輔導員團隊在工作的過程中采用“觀察—傾聽—疏導—把脈”的班級管理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增進家校溝通和互動。有了QQ平臺之
后,教師就能充分發(fā)揮整個德育輔導團隊的集體力量,凸顯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三、總結成果,助推學校德育新發(fā)展
通過課題的研究,學校的德育輔導員制度不斷改進,教師育人能力也有所提高,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提升學校的德育品質
通過課題的研究,學校引導教師要進行新常態(tài)的教育教學研究,樹立“人人都是創(chuàng)新型、智慧型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課題的研究提升了德育工作的精細性:班主任工作的精力是有限的,通過現(xiàn)行德育輔導員制度的進一步研究,班級管理的精細化合作有所體現(xiàn)。班主任和德育輔導員各司其職,互相協(xié)作,從不同角度共同為具有不同個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努力。提升了德育工作的科學性:通過德育輔導員制度的不斷完善,充分體現(xiàn)了德育團隊的功能,在德育管理中充分展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現(xiàn)在的德育工作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工作更細致,決策更人性化、更科學化,學生更愿意接受。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通過德育輔導員制度的不斷改進,德育輔導員身體力行,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予幫助和指導,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德育輔導員們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認真嚴謹?shù)淖黠L,也打動著學生,真正起到了“為人師表”的楷模作用。
2.提高教師的育人能力
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開始研究如何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育人的主動性:改變了教師以往學校安排在哪個班級,就在哪個班級,班主任安排什么就做什么的現(xiàn)狀,而是能夠自主地研究、主動地探索如何提高育人能力。打破了學科德育的局限性:教師拓展了研究范圍,在拓展選修課程和自主發(fā)展課程中積極推進學科育人,這就拓寬了學科德育的范圍,填補了目前學科德育中的空白。提升了教師育人的創(chuàng)新性: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不僅拓展了課題研究的廣度和維度,也更好地發(fā)揮了教師育人的創(chuàng)新性。
3.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的研究涉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德育輔導員制度的完善和教師育人能力的提升,最終獲益的是每位學生。教師的育人能力增強了,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無時無刻地不在開展著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到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無私忘我、勇于奉獻等多種優(yōu)良品質,浸潤在優(yōu)秀人物美好的思想情操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不再接受單純的說教,而是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德育,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地實現(xiàn)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本課題的研究突破了班級輔導員的單一模式,引導教師根據自身學科特點等實際情況,深入實踐和研究能充分體現(xiàn)育人能力的模式;通過課題的研究來拓展育人途徑,使教師在學生學習、生活和活動的方方面面體現(xiàn)育人功能。嘉定一中德育輔導員制度的不斷完善,使教師能更好地履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責。
參考文獻:
[1]吳旋州.班級管理學[M].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06.
[2]于漪.教育魅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6.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