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
【摘 要】
童謠可以說是一種口頭的民間文學,是根據(jù)兒童的性格特點而作的一種短詩,它具有一定的韻律性、趣味性,內(nèi)容上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以口頭的方式在民間流傳。民間游戲也具有很長遠的發(fā)展歷史,易學、易會、易傳的特點,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很多的童謠對于游戲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渲染氣氛、協(xié)調(diào)動作、增加趣味性等,并且很多的童謠也是在民間游戲中產(chǎn)生,童謠應用于幼兒的民間游戲組織中,對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童謠 民間游戲 作用
一、引言
童謠在我國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它的內(nèi)容具有生活化的特點,語言以口語化為主。童謠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直廣泛流傳于民間,很少被應用在教學中。童謠與民間游戲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兩者都是民眾精神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都是民俗學重點研究的對象,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
另外,童謠來自于民間,本身就具有游戲性,而在民間游戲的展開過程中,孩子們也總是習慣哼著童謠進行,以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
二、民間游戲組織中童謠的作用
童謠在形成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游戲性的,有的甚至就直接產(chǎn)生于玩游戲的過程中,而童謠對民間游戲組織的展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民間的很多游戲都是群體性的活動,而全體性的活動經(jīng)常需要能夠?qū)⒑⒆觽兊膭幼飨嘟y(tǒng)一,這就需要有節(jié)奏的、韻律感較強的口令來做指揮,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童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口令,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孩子們對游戲的興趣,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渲染氣氛。例如,例如孩子們經(jīng)常喜歡玩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參與該游戲的孩子們就喜歡一邊念兒歌一邊出手勢,當大家都念到“布”的時候,大家就同時將一只手伸出來,或是拳頭或是作“V”手勢,或者伸開五指,起重拳頭就代表石頭,“V”手勢就代表剪刀,伸開五指就代表“布”。
(二)為游戲的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
童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韻律性,且所唱的內(nèi)容基本與游戲的內(nèi)容相關,這樣一來就會游戲的開展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情境,這對促進幼兒的情感體驗也就有重要的意義?!坝變涸诟魇礁鳂忧榫爸畜w會不同情感,擁有不同的情緒體驗,從而豐富幼兒的感情認知也為游戲的開展進行氛圍鋪墊,奠定游戲基調(diào)?!?。例如,孩子們喜歡玩的《丟手絹》的游戲,開始的時候,參與玩游戲的孩子坐成一個圈,在游戲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就會一起唱著關于丟手絹的童謠:“丟啊,丟啊,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邊,大家不要告訴他??禳c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币话惝敵健拜p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邊”這句歌詞的時候,負責丟手絹的人就會不自覺的將手絹丟出去。
三、童謠在民間游戲組織中的應用
前面筆者已經(jīng)分析了童謠在民間游戲組織中的作用,接下來筆者將對童瑤在民間游戲組織中的運用方式進行探究。
(一)一個民間游戲與多首童謠結合
筆者選定的民間游戲是《跳皮筋》,而與之相結合的童謠是《石頭剪刀布》和童謠《壇子罐,罐子壇》。跳皮筋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游戲,非常適合幼兒玩,主要流行于我國的上世紀的五十到八十年代,皮筋是用橡膠制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大概是3米,游戲之前,先把皮筋拉直然后進行固定,然后選出誰做“樹”,誰負責跳。選“樹”主要使用的是《石頭剪刀布》的方式來決定的。游戲開始之后,孩子們一邊唱著民謠一邊進行游戲,結果很快激發(fā)了他們玩的興趣,而他們也很快適應了《壇子罐,罐子壇》童謠的節(jié)奏韻律,使得游戲的氛圍非常歡快。在這個游戲中,《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也起到了很好的為游戲排序的作用。
(二)一首童謠與一個民間游戲相結合
筆者選定的童謠是《炒蠶豆》,與之相結合的民間游戲是《跳竹竿》,《炒蠶豆》的文本內(nèi)容為“炒蠶豆,炒豌豆,炒出白果翻跟頭?!薄短窀汀吩谖覈?jīng)是一項跳躍競技體育活,它是黎族人在慶祝新春佳節(jié)時,最喜歡開展的運動,在這個活動展開的過程中,常常伴有音樂,由其中的一個人負責統(tǒng)一指揮活動的進行。而不管是竹竿者在敲打竹竿的時候,還是跳竹竿者在跳竹竿的時候,都會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進行?!短窀汀纷鳛槊耖g游戲的時候,它的游戲規(guī)則是:將參加游戲的孩子分為兩組,其中的一組負責敲竿者,一組負責跳竿。敲竿者按照“開開合”的節(jié)奏,有組織地敲打竹竿。在這個游戲展開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的唱著童謠《炒蠶豆》來引導孩子們“跳和敲”的節(jié)奏,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不敢跳,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童謠不熟,在跳的時候亂了節(jié)拍,很擔心會被絆倒,后來筆者開始強化他們對童謠的記憶,同時負責敲竹竿的人也在旁邊唱著童謠,輔助跳的人,最后順利完成了游戲的任務。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的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見,童謠應用于民間游戲中還非常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結 語】
本文重點對童謠在民間游戲組織中的作用以及應用的方式作了探討,希望能為相關的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素梅.論蒙古族兒童民間游戲:內(nèi)涵·功能·價值·傳承【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
【2】李姍澤.學前教育應重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論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5(5)
【3】劉云艷.民間游戲捉迷藏對兒童的教育價值【J】.基礎教育,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