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
【關鍵詞】啟發(fā)式教學 數學課堂 認知結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81-01
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是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措施,對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重要意義,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水平,以自身經驗為基礎,進行啟發(fā)式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進行探究式學習,并通過彼此交流,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和數學能力的改善。
一、啟發(fā)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得出數學結論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學習內容和數學知識等都是未知的,對于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發(fā)現的過程,是探索知識的過程。由于知識水平和認知程度限制,初中生對教材的認知程度有限,無法完成教材中眾多的結論性知識的獨立學習。因此,教師應該以典型材料為基礎,讓學生充分認識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并對數學結論進行總結。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加法》時,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加減法的準則告訴學生,并讓學生進行計算,效果不突出,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對學生充分掌握知識技能不利。如果教師充分結合實際案例,讓學生在故事背景中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能顯著提升學習效果。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讓學生進行問題思考:
1.上半場贏3個球,下半場贏5個球,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2.上半場輸4個球,下半場輸2個球,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3.上半場贏3個球,下半場輸4個球,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4.上半場贏6個球,下半場輸2個球,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5.上半場輸5個球,下半場贏5個球,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6.上半場輸2個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則全場比賽結果是 個球。
學生回答上述問題,并經過思考后將贏球的個數記為正,輸球的個數記為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絕對數學式的解答。根據上述表達,學生列出對應的表達式進行計算,然后對表達式進行分析和觀察,對掌握有理數加減法法則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球賽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案例生動形象,學生很容易列出表達式。這個啟發(fā)過程中,學生掌握了數學理論,掌握了應用知識和技能,數學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數學思想方法是提升學生認知的靈魂。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思想方法呢?首先應該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適當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基礎,促進數學教學方法和數學思維在知識學習中的利用。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中,關于多邊形有這樣一個結論:“多邊形的外角和是360°?!辈⑶乙粤呅螢槔M行了分析研究。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提升學生的認識程度。
首先,借助圖1,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從圖中的A點位置出發(fā),在AP方向上出現了第一次轉角,用∠1表示,視線方向用AB表示,然后沿著視線方向向B點走,并且出現了第二次轉角,用∠2表示,視線方向為BC,同樣沿著BC的方向向C點走,出現第三次轉角,用∠3表示,視線方向用CA表示,并且沿著視線方向向A點出發(fā),回到了原來的位置。通過上述分析,經過三次轉角后,回到了原來的位置,由此可知,三個角度旋轉了360°,即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最后,使用同樣的方法對n邊形的n個外角和進行思考,得出同上結論。
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多邊形的定義進行學習,并且利用內角和外角的關系進行問題的解決。
∵多邊形的外角是與它有公共頂點的內角的鄰補角,
∴n邊形的內角和+n邊形的外角和=n·180°.
又∵n邊形的內角和=(n-2)·180°,
∴n邊形的外角和=n·180°-(n-2)·180°=360°.
綜上所述,形象直觀是第一種方法的典型特征,體現了具體思維的作用,聯系性強,技巧性高。而第二種方法則充分利用了多種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并以認知結構為基礎,將新知識融入,但是整體直觀性較差,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有較強的知識基礎,并具備邏輯推理能力。這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但總體而言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對知識的形成有強調作用。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數學學科的特征,以啟發(fā)式教學為基礎,促進內在規(guī)律的掌握,引導教學實踐,提升教學層次。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