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勵建
摘 要:“寫作教學應貼切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痹谧魑慕虒W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生活,將作文訓練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是提高作文教學訓練實效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觀察體驗;描繪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386-01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切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惫P者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怕作文,厭作文的問題,確實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就必須抓好作文之“源”,而這個“源”,正是學生實實在在的生活。因此,關注生活,將作文訓練伸向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是提高作文教學訓練實效的一條有效途徑。
一、激發(fā)作文興趣,讓寫作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以命題作文為主的,課堂上老師先板書一個題目,接著幫助學生審題,或是先讀幾篇范文,然后就讓學生作文。這種作文教學,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沒有一點自主選擇的余地,沒有接觸自然、社會,參與實踐的機會,也就沒有感受、體驗和思考的過程,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打破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模式,還學生寫作自主權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保證。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以練筆為主,要從平時點滴抓起。要求學生“每天寫一點”,即每天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做到“三不限”:不限時間場地,不限字數多少,不限格式體裁,只要是自己生活中真實的經歷、感受、體會就行。讀了一本好書,看了一條新聞,去公園玩了一趟,跟爸爸上了一天班,和某某同學鬧別扭……甚至“今天不小心摔倒了”這樣的生活小事,在學生的筆下也是那樣活靈活現,富有情趣。學生愿寫了,樂寫了,寫作真正成為他們傾訴的需要,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增強觀察體驗,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中感受生活
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具有豐富感受力的人,如果對身邊發(fā)生的一切熟視無睹,那么一切都如過眼云煙,在記憶的倉庫里留下的只是空白,自然也就寫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到廣闊無垠的生活中去感受生活,豐富情感,增進體驗,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且也能讓學生有感可發(fā)。
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通過觀察來開闊視野,豐富知識,使學生習作時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平時,啟發(fā)他們觀察家里的小貓小狗的習性、特征,逢年過節(jié),看看家家戶戶是怎樣歡慶團圓的,等等。在觀察中學生發(fā)現許許多多他們原本不知道或不了解的東西,使他們覺得生活原來是這樣美好,既增強了感性認識,又陶冶了情操。
其次,要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喜好活動是兒童的天性,只有在活動中才能提高他們欣賞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他們的情感體驗才會深刻而持久。如一次作文課要求寫一個靜物,教師沒有在課堂上空談寫作技巧,而是帶領學生去觀察校園旁的池塘里的荷花,那嬌嫩艷麗的花朵,青翠欲滴的荷葉,荷葉上閃閃發(fā)光的水珠,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嘖嘖稱贊。忽然,一個學生好奇地問:“老師,怎么只見花和葉子,卻不見荷花的根呀?”教師鼓勵他:“你親自去看一看不就明白了?!碑攲W生順著主根觸摸到河泥,又從泥里挖出一條未長成的藕時,那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岸上的同學也不禁歡呼雀躍,都迫不及待地親自動起手來。事后,一篇篇鮮活的、富有情趣的作文便躍然紙上,都寫得很具體生動?!坝腥さ男“l(fā)現”、“走進自然”、“紅領巾在行動”、“難忘的一次旅行”……這些都是學生喜愛的主題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機會,引導學生參與,在活動中增強情感體驗,收集寫作素材。
三、提供一支“神筆”,讓學生去描繪七彩生活
在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提出具體的寫作要求,并教給他們一些常見的寫作方法,這些要求與方法如一支神筆,解決了學生“不知如何寫”的問題。在寫作時,要求學生說真話、表真情,并從一些典型性的文章中總結出一些實用的寫作方法,如讀寫結合法,現場實錄法、分析比較法、聯想法等等。其中學會聯想,對小學生尤為重要,因此它是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性作文是的一條很好的通道。如由“泡茶”聯想到社會上的某些人。當水倒入茶杯時,一部分茶葉漂浮在水面,一部分卻沉入杯底。那些夸夸其談,紙上談兵的人不總是喜歡出頭嗎?而那些沉入杯底的,默默奉獻余香的正如生活中的富有才華,埋頭苦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的人們呀!為此,有讓學生懂得在生活中做怎樣的人,怎樣描繪屬于自己的七彩人生。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用心去創(chuàng)造生活
如果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那么作為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活動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托爾斯泰有過這么一段名言:“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那他的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寫。”因此,在鼓勵學生描繪生活的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生活的熱情,要善于寫屬于自己的,前人沒有描繪過的東西,用真摯敏銳的心去感受和創(chuàng)造生活。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這些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如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看片段故事、聽音樂、自編自演生活小品等,給學生插上創(chuàng)造性的翅膀,讓他們自由地翱翔在習作的天空中。
總之,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只要我們用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想象生活,讓生活成為習作的泉源,學生在這永不枯竭的泉源里如魚得水,文思泉涌,自然也就不會再怕作文、厭作文,自然而然地把寫作當成展示自我、抒發(fā)情感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