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琴
【摘要】班級合唱是指基于普通學校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以班級為單位,結(jié)合相應(yīng)的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合唱教學訓練。班級合唱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難點,只有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合唱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合唱興趣,提升他們的合唱能力。
【關(guān)鍵詞】班級合唱;提升素養(yǎng);激發(fā)興趣;掌握方法
2014年8月29、30日我在城西中學參加了2014年江蘇省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初中音樂(單冊)教材的培訓會。2天的培訓給我的感觸很深,雖然本次培訓的是《蘇少版》的教科書與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人教版》的教科書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這2種不同版本的教材不約而同的加強了班級合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比重?!吨袑W音樂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抓住時間點,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其實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也曾碰到過合唱教學,但是基于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合唱教學往往被教師忽略掉。但是,隨著《新課標》的開展和深入,合唱歌曲在音樂課本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多,合唱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人教版七年級音樂(上),歌曲共有8首,其中合唱歌曲2首,占到歌曲演唱的25%,而到了九年級音樂(上),歌曲共有6首,其中合唱歌曲3首,就占到了歌曲演唱的50%。為此我在初一年級開展了班級合唱教學的探索:我首先對每一個班級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做了調(diào)查,分析調(diào)查結(jié)果,然后根據(jù)每一個班級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yīng)的合唱教學計劃,從而做到分層次、分階段、有目的性的進行合唱教學。
從初一年級的調(diào)查表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是比較低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連最基本的簡譜都不會。為此我在初一年級上課時,沒有一上來就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先用簡單的歌曲對他們進行識譜教學,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識譜能力,為后面的合唱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因此,我認為要更好的開展班級合唱教學,必須要抓緊一切時間,首先提高學生的音樂識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后面的合唱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多樣性,激發(fā)學生的合唱興趣
學生的識譜能力有所提高后,我覺得教師不要馬上開展合唱教學,而是可以先考慮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合唱興趣。我們的很多學生對合唱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合唱,怎樣去唱合唱,一點感覺都沒有;而且合唱練習是一件非??菰锏氖虑?,學生要通過反復(fù)不斷的練習才能有好的效果。如果學生沒有學習合唱的興趣,你卻一味的讓他們練習合唱,他們會覺得合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就會不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合唱教學前,可以先采用不同的方法,多渠道、多角度的讓學生去傾聽、去欣賞各種合唱歌曲,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只有學生對合唱感興趣了,他們才會投入精力去做,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正如著名音樂家、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送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p>
如:我會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優(yōu)秀的中外合唱曲,像《踏雪尋梅》、《歡樂頌》等給學生聽;我還會讓學生聆聽自己學校合唱隊的演唱,讓合唱隊的學生介紹參加合唱后的感想;我還在課堂上開展創(chuàng)編二聲部旋律的競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鼓勵他們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
三、教學多元化,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當學生對合唱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并想要躍躍欲試時,教師就可以適時地開展班級合唱教學了。但是合唱是一項非常復(fù)雜的活動,它是由兩個(或以上)聲部的人聲相互配合、烘托進行演唱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是集體共同創(chuàng)造的音響來進行作品內(nèi)容的表達和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是一種集體性很強的聲樂藝術(shù)形式。因此,我認為在讓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前,不能一下子就把兩個聲部合起來,而是要采用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過渡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合唱的能力。
(一)從輪唱開始,樹立合唱的概念
《課標》指出:合唱教學可從輪唱開始,逐步過渡到其他多聲部合唱形式。二部輪唱對于已具備一定識譜能力的初中學生來說,不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初中班級合唱教學從輪唱開始,可以減緩學生從一聲部的齊唱,一下子進入二聲部合唱的不適應(yīng)感。學生通過歌曲的二部輪唱,能初步感受到二聲部合唱的魅力,發(fā)現(xiàn)唱二聲部合唱并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難,他們不但能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也能把歌曲唱好,從而樹立唱好二聲部合唱的信心。
如: 教授《青春舞曲》時,我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非常適合改編成一首輪唱歌曲。于是,在學生唱好齊唱的基礎(chǔ)上,我把它改編成了一首相差一拍的二聲部輪唱歌曲。學生通過2-3遍的練習他們很快就把這首歌的輪唱唱了出來,并且演唱的效果非常好。通過這樣的輪唱教學,我覺得學生不僅知道了什么是輪唱,怎樣唱好輪唱,而且還為后面的合唱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二)運用豎笛為輔助,初步感受二聲部旋律
在教唱二聲部旋律時,我還發(fā)現(xiàn)很多的學生不能準確地掌握音準和音程的關(guān)系,從而唱不準自己的聲部,影響了合唱的整體效果。于是,我就利用學生最熟悉的樂器--豎笛,讓它作為學生學習合唱的輔助工具。在教授二聲部旋律時,讓學生用豎笛分別把高低聲部的旋律演奏出來,然后再用豎笛把二聲部旋律合起來,合起來的時候要求學生相互聆聽對方的旋律、從而準確的把握歌曲中音準和音程的關(guān)系。通過這樣利用豎笛來輔助二聲部的合唱教學,可以降低學生學習二聲部合唱的難度,從而提高班級合唱的效率。
如:歌曲《雪絨花》,我在二聲部合唱前,就先請高低聲部的同學,分別用豎笛把高低聲部的旋律分別吹奏出來,這樣可以讓學生盡快地掌握自己聲部的旋律。在學生熟練掌握自己聲部的旋律后,再在高低聲部分別選出幾個吹奏好的學生,進行高低聲部的合奏,其余的學生跟著自己聲部的旋律進行合唱的練習。我發(fā)現(xiàn)通過用豎笛來輔助班級的合唱教學時,不僅讓學生練習了豎笛的演奏,也使學生在學習二聲部旋律變得簡單易學。
(三)分聲部演唱,逐步“合”起來
在班級中進行二聲部的合唱教學,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因此,在教唱二聲部歌曲時,我采用了分聲部演唱的教學方法,就是先學低聲部旋律再學高聲部旋律的辦法。我先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聲部,并在每個聲部中選出音準較好的學生為聲部長,然后全班學生先一起學唱難度較大、旋律性較差的低聲部,最后才一起學唱高聲部的旋律。等學生把兩個聲部都唱熟練后,我要求每個聲部由聲部長帶領(lǐng),分別進行各自聲部的練習,我還分別與其中的一個聲部進行合唱,讓另一個聲部的學生體會二聲部合唱的和聲效果,最后才讓學生進行二個聲部的演唱。通過這樣的分聲部合唱練習,我發(fā)現(xiàn)學生還是能較好的唱好合唱歌曲的。
如:教授《雪絨花》時,我就先讓全體學生一起學唱低聲部旋律,在低聲部旋律唱熟的基礎(chǔ)上,再學唱高聲部旋律。然后讓學生以聲部長為主,各自練熟自己的旋律,最后才讓高低聲部慢慢地合起來。整個歌曲嘗試下來,我覺得效果還是不錯的。
(四)強調(diào)合唱的合作性,提高合唱能力
班級合唱是一項合作性很強的音樂活動,需要每一個學生的參與,團結(jié)合作、相互協(xié)調(diào),才能求得聲音的統(tǒng)一與和諧。但是在進行合唱練習時,往往很多的學生會認為只要把自己的聲部唱好就可以了,不需要關(guān)注其他的聲部,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合唱不是競唱,不需要突出個性,而是要追求共性。因此,我在進行班級合唱訓練時,不僅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聲部唱準、唱好,還要求學生在合唱練習時,要時刻注意傾聽對方聲部的聲音,做到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配合,這樣才能演唱出和諧、美好的聲音,學生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合唱能力。
合唱教學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班級合唱則是合唱教學的“前沿陣地”。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wù)做好合唱的普及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合唱教學,使我們的學生喜歡合唱,掌握合唱的基本技能,從而感受合唱的魅力和奇妙,享受合唱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楊婉.論小學班級合唱訓練與教學.湖南師范大學博碩論文,2009.
[2]吳嵐.樂在樂中,合唱為你添彩[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zhì)教育論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