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羅瓊
摘 要: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方法并不多,教學內容也多以跟唱或演唱為主,課堂內容相對枯燥,學生也可能對演唱產生畏懼感提不起學習興趣。小學音樂教學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很難提升。所以說,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應當根據(jù)新的教學要求,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引入音樂情景劇,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綜合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情景劇;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情景劇很好地將音樂學習和音樂實踐結合起來,通過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方式,將教材內容以形體化、動態(tài)化的內容表達出來,讓學生參與到情景劇的表演中,在表演中不單單是演唱,而是體驗音樂的內涵,不僅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也能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達到新課標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目的。
一、音樂情景劇符合小學學段的特點和需求
小學生初入學校,仍然表現(xiàn)出非常強烈的好奇心,情感的表達一般沒有限制,而且具有相當強的模仿能力。針對這一特點,小學生更適合通過音樂情景劇來學習音樂,同時,通過情景劇還能培養(yǎng)學生舞蹈和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從音樂等多種藝術角度對學生進行熏陶。小學音樂除了教學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和演唱技巧,更要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通過靈活組織音樂情景劇,充分發(fā)掘音樂作品的基本內涵,以形象化的表演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音樂情景劇中表現(xiàn)出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并通過演唱和表演的形式從心理的角度去感悟音樂,優(yōu)化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達到美育的目的。
二、音樂情景劇與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音樂情景劇是一種簡單的表演形式,通過幽默的對話或者對相關行動的表達,在舞臺上重現(xiàn)特定的場景。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音樂情景劇模式,主要是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強的特點以及初入學校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通過表演、演唱或者觀看,來體會具體的音樂內涵,并主動地抒發(fā)音樂情感,不斷地完善自我,形成良好個性。音樂情景劇主要影響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能力發(fā)展
音樂情景劇多是貼近生活的,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發(fā)揮出極強的模仿能力,調動起諸多感官,以親身感受加上主觀思考把握扮演的角色。音樂情景劇主要的表達形式是演唱,所以,歌詞和曲調與情感的表達有直接的聯(lián)系。角色的喜怒哀樂會通過不同的音樂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學生不是通過文字性的描述進行表演,而是通過對音樂和角色的感悟進行表演,思維和感官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另外,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偏向于形象思維,具體的抽象邏輯思維還沒有確切形成,所以,小學生不會通過機械化地記憶進行認識,而是通過形象化的思維進行記憶,所以,在音樂情景劇中,小學生動用多樣化的思維模式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鍛煉。
2.音樂鑒賞能力
小學音樂主要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音樂鑒賞主要是指個體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感知以及從中生發(fā)出的聯(lián)想思考。音樂作品從多個層面刺激人們的感官,激發(fā)人們的思維能力。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對音樂內涵的感悟也與生活體驗有關。小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于情感價值取向的認識還不夠,對善惡美丑的概念也相對模糊,而且小學生在接觸社會媒體時,也可能受到其他音樂形式的影響。事實上,小學生更應當找準適當?shù)囊魳?,從小就要培養(yǎng)自己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小學音樂情景劇教學實踐研究
音樂情景劇集合了音樂、表演和故事情節(jié)等多種情感表達形式,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為學生帶來了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音樂情景劇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音樂情感,讓學習音樂的欲望持續(xù)下去。音樂劇以音樂為主線,圍繞音樂形象,在師生間共同學習、共同體驗,突出了音樂的創(chuàng)造性,優(yōu)化了學生的音樂體驗。
1.提高學生對音樂表演的興趣
小學音樂課上采用音樂情景劇形式讓課堂更加活躍,一改傳統(tǒng)課堂枯燥的理論教學模式或者跟唱演唱的模式,讓學生在更加多彩的活動中體驗音樂。在開展情景劇之間,可以先讓學生接觸情景劇的一些內容,比如,情景演唱、唱跳結合、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和曲調分析人物形象等。學生在情景劇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既定的劇本表演和演唱,必須要突出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學生要在掌握節(jié)奏和曲調特點的基礎上,主動參加演出,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將情景劇角色演得更加貼近真實,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積極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2.音樂情景劇要有互動評價
音樂情景劇有一定的內容,在表演和演唱的過程中,如果師生之間沒有互動交流,學生很可能漸漸失去表演的興趣,尤其是在唱錯或者表演錯的情況下,由于緊張,學生可能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教師和學生在情景劇中要有交流,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用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感悟音樂,避免學生盲目的、錯誤的理解。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唱得不錯!”“表演的非常自然!”等等,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另外,在情景劇結束后,要給學生一定的表達空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對音樂的理解和對人物的刻畫是通過肢體語言或者演唱強調表達的,是一種形象化的感悟,而要將這種感悟形成經驗,就必須讓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學生在情景劇中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學習的效果還需要鞏固,如果學生只是出于好奇,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很有可能在課堂后就忘記了,那么,音樂教學的效果也不如預期。教師在表演后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或同學互評,讓學生說出自己哪里演得不好,覺得別人哪里演得好自己需要借鑒,這是形成自我學習經驗的過程,這樣不會使情景劇的感悟流于表面。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表演和演唱進行點評,鞏固樂理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感悟音樂,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通過實踐和總結兩個方面,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3.盡量讓學生即興發(fā)揮
要通過音樂情景劇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對音樂產生思考,從而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反復排練情景劇,慢慢地學生會形成一種定式,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形成習慣之后,主動思維就少了,情景劇的表演反而形成許多束縛。首先,讓學生了解情景劇情,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再對其中的音樂演唱進行熟悉,要求學生根據(jù)情景和人物特點有感情地演唱。比如,東郭先生中,東郭先生把狼從口袋里放了出來,這時毛驢應當有所表現(xiàn),盡管毛驢是動物,不應當有人的思維,但是在情景劇中,為了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節(jié)奏和曲調的理解,賦予動物和植物以人類的思維,也是思考的過程。扮演毛驢的學生看到東郭先生放了狼,知道后來東郭先生會被狼追得倉皇逃命,這時的思想活動是焦慮的,學生就可以即興表現(xiàn)出憂慮,如嘆氣、搖頭等等。這樣的即興發(fā)揮,一方面要求學生對音樂和劇情進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理解做出相應的反饋,這一來一回,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自我感悟的反饋是對音樂真正有所了解,情感變化也是學生對音樂的直觀表達,這樣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音樂鑒賞思維,對音樂的內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陸曉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效性[J].基礎教育研究,2012(13).
[2]馮麗紅.上好音樂鑒賞課的做法[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02).
[3]鄭鋒.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兒童音樂劇[J].新課程學習: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