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永豐中心校,江蘇 興化 225700)
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使學生對音樂作品能夠正確賞析,領悟作品內涵,提高藝術修養(yǎng)。文章對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樂感及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與策略進行簡要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音樂鑒賞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7-0064-01
音樂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樂感及音樂鑒賞能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在訓練學生樂感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音樂,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在音樂教學中,將音樂鑒賞與音樂樂感的培養(yǎng)進行緊密結合,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一、理論結合實踐,提高鑒賞能力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以帶領學生唱歌為主,認為學生要先學會這首歌,熟悉旋律,記住歌詞,至于唱得好不好以后再說。并且,教師所講的一些音樂知識過于抽象、晦澀,學生大多難以理解,便逐漸對音樂喪失了學習興趣。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和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因此,教師應改進教學模式,讓音樂課不再是簡單地學習唱歌,而是要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中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重視理論知識傳授是培養(yǎng)學生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感受節(jié)奏、旋律、音準的奧妙,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作者德沃夏克和作品風格、創(chuàng)作背景等用故事的形式給同學們介紹一下,讓學生在聽故事中漸漸進入學習情境。德沃夏克雖然出身低微,但從小就顯示出了超人的音樂天分。德沃夏克25歲時進入布拉格國家劇院拉中提琴。在此后的十年中,德沃夏克雖然創(chuàng)作了不少音樂作品,但直到作曲家勃拉姆斯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才華之后,德沃夏克的作品才得以在英國和德國等地廣為流傳。
教師介紹完作品的背景故事后,可以對這首樂曲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講解?!端估蛭枨冯m名為舞曲,卻屬于音樂廳音樂,它采用了民間舞曲的形式和浪漫音樂的慣用手法。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斯拉夫舞曲》,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隨著音樂進行舞動,充分感受作品中熱烈的青春氣息以及歡快的情感。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曲子中飽滿的情緒和多彩的格調是通過哪些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在經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思考后,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總結出音樂強弱及速度快慢的變化。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后,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就能更加充分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作品的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
二、對比多種素材,培養(yǎng)學生樂感
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具有很強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不同的音樂類型、不同的藝術形式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不同風格的音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時,要注意運用多種素材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體會不同類型音樂的特點、表達方式、節(jié)奏變化和情感體現(xiàn)等,進而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教師可以運用對比教學的方法,通過對比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充分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音樂類型的感覺和興趣,使學生在不同類型音樂的對比中提高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在對比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形成自己對音樂的獨到見解。
教師在進行音樂對比教學時,可以將同一首歌曲的不同演唱者的不同演繹方式進行對比,也可以將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不同風格作品進行對比。學生通過欣賞不同表現(xiàn)形式、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歌曲,能夠自發(fā)地體會不同音樂作品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有利于形成一定的鑒賞思維。在不同音樂風格的影響下,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樂感,進而在演唱時能夠更加熟練,能夠恰當?shù)剡\用不同的音樂技巧進行音樂表達。比如,教師教學初中一年級下冊《紅河谷》時,要想辦法讓學生體會《紅河谷》所表達的作者即將離開故鄉(xiāng)的不舍之情,感知其表現(xiàn)方式。然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不同風格的表現(xiàn)“離別”情感的歌曲,讓學生體會同一主題不同風格歌曲的不同表達方式。比如,可以播放李叔同的《送別》,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通過對這兩首歌曲的對比,學生能在欣賞中細細地體會到不同音樂類型的差別。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嘗試播放學生愛聽的流行音樂,將流行音樂與傳統(tǒng)音樂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不同音樂類型的特色,讓學生在對比中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課對于提高學生的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對多種素材作品進行對比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樂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
作者簡介:潘璠(1984-),男,江蘇泰州人,中學二級(初級)教師,從事音樂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沈娟.淺談如何培養(yǎng)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的樂感與鑒賞能力[J].北方音樂,2016(05).
[2]張黎艷.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及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內蒙古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