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靜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形成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過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三方面著手,探討學生如何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主動學習;語文教學;學生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92-1
一、以趣導學,引導學生樂于學習
主動學習表現(xiàn)為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需要,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指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渴望獲得知識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對個人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tài)。盧梭曾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強大推動力,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有快樂、滿意等肯定的情緒伴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需要我們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引導學生樂于學習。本人在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一文時,發(fā)現(xiàn)文章雖然不難理解,但要讓很少見到真駱駝的三年級學生真正弄清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處還真不容易。如果照本宣科,學生定會對文章的學習失去興趣。于是,我決定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組合成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三個學習任務:一是把有關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的字句讀一讀,找出這些部分的結(jié)構(gòu)特點;二是每小組各自研究如何向其他小組用表演的方式介紹這些部分的特殊用處;三是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創(chuàng)意最佳,哪個小組表演最佳,哪個小組參與面最廣。
學生一聽說要“表演”,他們便熱情高漲了起來,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躍躍欲試,想和其他小組爭個高下。小組成員們在臨時組長的帶領下,先仔細“研究”課文內(nèi)容,有的甚至拿出筆在書本上圈點了起來(真高興,這是學生“學會自學”的第一步)。
“研究”完畢,各個小組又開始為“如何表演”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顯然,有的小組成員由于各有各的主意而無法達成統(tǒng)一,怎么辦?他們決定“民主表決”?。ㄌ昧耍瑢W生們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民主意識”)。
接下來他們分工排練,組長向小組成員布置任務,有的扮演角色,有的念旁白,有的在黑板上畫背景,不表演的就在一旁做“拉拉隊”。(他們學會了分工合作,太棒了?。?/p>
小組表演的精彩程度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他們的想象力那么豐富,而且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表演才能也不俗。“神奇的駱駝”更使我發(fā)現(xiàn):語文如果這么教,其實更精彩,不是嗎?他們在我的“不教”中學會了“學習”。
二、以問促學,促進學生善于學習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來源于對結(jié)論的大膽質(zhì)疑,即所謂的批判性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積極地鼓勵他們不斷地挑戰(zhàn)固有的問題答案,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就會得以激發(fā)。本人在教學《小鷹學飛》時就巧妙地引入了激勵性評價,力圖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創(chuàng)新思維。
《小鷹學飛》敘述了一只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地向小鷹說:“你還不算會飛?!辈⑾蛐→椞岢龈叩哪繕耍瑥亩屝→椂脤W習是沒有止境的,應該不斷地進取。
教學中,就有學生舉手向老師提出了這樣的質(zhì)疑:“小鷹努力了,已經(jīng)能飛到高山上了,老鷹為什么還不表揚他呢?”
是啊,不同的學生對同一事物的見解也會不同,我們?yōu)槭裁匆宦傻刂蛔尯⒆诱J識到《小鷹學飛》是教育我們“不能驕傲自滿”呢?
于是我在課堂上對這位學生大加贊賞:“你說得太好了,你非常有自己的見解。你的想法老師也沒有想到,同學們何不再和老師一起來編一篇新的《小鷹學飛》,說說老鷹是怎樣鼓勵一只膽怯的小鷹學飛行的?!?/p>
于是孩子們在老師機智的引導下,七嘴八舌地創(chuàng)作出了一篇《新編小鷹學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質(zhì)疑化作了老師鼓勵的話語,也化作了孩子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動力。
三、以評助學,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以教學《三袋麥子》為例,我在教學結(jié)構(gòu)設計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故事脈絡為主線的教學形式,而以三個階段的評價為主線,通過學生分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分成三個小組,即小豬組,小牛組和小猴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研讀課文互相討論“小豬,小牛,小猴是什么樣的人?你更喜歡誰?”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互評,看看誰的答案更有道理,并評選出組內(nèi)的三個最佳答案。
其次,請每個小組推選出三個最佳答案的同學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并評選最佳小組。在這一過程中,小組內(nèi)部可以充分討論,醞釀對其他小組的合理評價,這一討論和評價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課文內(nèi)容,引發(fā)思辨能力的過程。
最后,老師針對每個小組的答案,最佳小組的答案以及各個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評價,對于每個小組都給予有實質(zhì)性內(nèi)容的激勵性評價,如“小豬組的回答能幫助我們懂得為什么勤儉是一種美德?!保靶『锝M在討論時每個同學都發(fā)表了意見,而且爭論也很熱烈”,“小牛組能很快統(tǒng)一意見,發(fā)表的評價句句精彩”等等。
在引導學生組內(nèi)自評和組間互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還要引發(fā)對課文寓意的獨特思考,為了使自己小組的觀點被別人所接受,學生必須還要合作尋找充足的論據(j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學課文、互相討論、給出合理評價和合作完成任務。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討論都給予了具有實質(zhì)性內(nèi)容的激勵評價,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