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菌又名對花菌、干巴菌、椰菜菌、白繡球花。繡球菌是名貴的食用菌之一, 其香味宜人、肉質脆嫩、口感佳,被美食家公認為菌中食味較好的山珍并且營養(yǎng)豐富,其中繡球菌素對腫瘤有抑制作用。繡球菌原為野生珍稀菇菌,福建省古田縣名貴珍稀食藥用菌馴化中試基地,經十年馴化研究掌握了繡球菌人工栽培的關鍵技術。
一、繡球菌的生物學特性
1.溫度要求:繡球菌屬中溫型菌類,菌絲生長最適溫度20~26℃。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18~25℃,菌體肥厚、產量高、品質優(yōu)。
2.水分要求:繡球菌培養(yǎng)料的含水量以60%~63%為宜。菌絲生長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下,子實體生長相對濕度調節(jié)到85%~90%。采菇前相對濕度控制在75%以下,可延長產品的貨架期。
3.光照要求: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照,子實體發(fā)育需要500~800勒克斯,繡球菌是所有菇類中需光照最多的品種,因此有“陽光蘑菇”之說。
4.pH值:菌絲培養(yǎng)階段最適pH值為6.5~7.5,子實體形成的最適pH值為5.5~6.5。
二、繡球菌栽培技術要點
1.原料的選擇:野生繡球菌多分布在海拔較高的落葉松、云南松林地以及南方園林樹地面。繡球菌是選擇性很強的菌類,試驗表明,馬尾松、芒果樹、云南松是繡球菌栽培的最佳樹種。
2.培養(yǎng)料的配方與滅菌:選擇與處理標準是粗細度、容重、軟化和干燥,園林樹木屑經過發(fā)酵處理。配方一:松木屑56%,玉米芯25%,麩皮16%,石膏粉1%,生石灰2%。配方二:松木屑82%,麩皮15%,生石灰2%,石膏粉1%。
栽培袋規(guī)格為折幅15厘米×30厘米,工廠化栽培多選擇折幅18厘米×36厘米袋。常壓滅菌達到100℃后維持16~20小時,高壓滅菌達到0.15兆帕保持4小時左右,再趁熱悶2小時達到滅菌徹底的效果。
3.發(fā)菌與出菇的管理:
(1)接種與培養(yǎng)。掌握料溫降到25℃以下,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培養(yǎng)室溫度調至23~26℃,前期不需光照,到培養(yǎng)后期要有500勒克斯光照。一般情況下菌絲生長至袋1/2時即產生原基,85~90天時去掉套環(huán),但不要撐開袋口,即進入出菇管理階段。
(2)出菇管理。去掉套環(huán)10~15天可出現(xiàn)珊瑚狀原基,并分化成子實體。溫度控制在18~25℃,相對濕度85%~90%;隨著子實體生長,噴水量相對增加,子實體片狀時對水分吸附力極強,應選擇性通風、降低濕度。
三、采收與加工
繡球菌從發(fā)菌到出菇需要90~110天,原基形成到子實體成熟需要10~15天。成熟標志:片狀伸展富有彈性、花蔬松、無硬芯即是最佳采收期。新鮮出售或烘干成干品皆可。
(福建省古田縣名貴珍稀食藥用菌馴化中試基地 盧亨瓊 郵編:3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