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并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來體驗并享受這樣的學習過程。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實踐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增強其自信心,讓他們逐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去完成自己既定的學習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 自主學習 ? 培養(yǎng)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要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一、培養(yǎng)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積極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
新大綱強調,“要讓學生擴大自己的視野,做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去感悟、去領會,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閱讀中接受熏陶”,同時還強調通過朗讀、默讀、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訓練來強化閱讀能力。以讀為本的方法是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通過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讀書機會,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指導正確的閱讀方法等以達到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們不僅要常讀書、讀好書,在讀書的過程中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有所得、閱有所獲。一部好的作品不但體現了作者優(yōu)良的文學修養(yǎng),也包含著作者豐富的個人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時, 應該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精妙之所在,找出文中的精彩字詞及句、段,勾勒或抄錄并加以理解和記憶,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逐漸養(yǎng)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慢慢得到提高。
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反復強調習慣在學習中的作用,他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主張“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即“自主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步與成長的重要因素,而習慣是在生活過程和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與培養(yǎng)起來的,要讓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學習內容以間接經驗(即課本上的知識)為主。因此,讓學生通過預習可以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人物刻畫或景物描寫的手法。通過預習的過程讓學生的被動聽課變?yōu)橹鲃訉W習,這樣,語文學習中的預習,實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手中轉移到了學生手中,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開闊視野,做好課外閱讀
初中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適當地去閱讀一些課外書籍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補充營養(yǎng)。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博覽群書,才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在以后的使用中才能做到觸類旁通、厚積薄發(fā)。學生在選擇課外書籍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不同的學生,根據個人興趣不同來選擇不同的內容,只有感興趣的科目,他們才會更加投入,才會有更多的收益。教師在他們讀后應適當地安排一些作業(yè),比如心得體會等,對于一些文學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的段落要求他們做到勾畫或摘錄,這樣學生不但讀到了他們喜歡的文章內容,豐富了他們的文學內涵,為他們以后的寫作打下了豐厚的知識基礎,而且也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其良好的讀書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投入到一項自己喜愛的工作中時就會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tài),忘記時間,忘記疲勞,專心致志。教學過程也是這樣,如果我們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去學習,那么他們的學習過程就會成為一種尋找快樂的過程,他們就會挑戰(zhàn)自我,攻克難關。
例如,鼓勵喜歡寫作的學生在學習之余積極投稿,這樣不但能夠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培養(yǎng)忘我的自主學習樂趣。又如將一些公式、知識等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讓他們覺得熟悉、有親切感,避免浮躁,引導他們透過知識之皮毛看到其真正的內涵,當他們真正去思考了,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心里有了成就感,就會感到學習的樂趣所在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適度地給予學生贊賞。另外,不要太注重學習成績,只要學生努力了,即使成績不理想也不要責怪,不妨和藹地對他說:“老師期待你下一次的表現?!彼麄兊淖晕页砷L就是在這樣的鼓勵和期望中完成的。培養(yǎng)興趣就是要在訓練中培養(yǎng),在成功中提高。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尊重他們的個性,因人而異,發(fā)揮特長,這樣就能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他們能充分全面地進行自主學習。
五、創(chuàng)設寬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中,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是影響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良好的教學氛圍和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是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的必要因素,而這種環(huán)境需要師生共同合作、積極創(chuàng)設,尤其是教師在教學前的精心設計、規(guī)劃。
在教學中,教師的態(tài)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尊重每一位學生,注意傾聽他們提出的每一個要求和問題,并及時幫助和指導。尊重才會平等,和諧才能輕松,只有在寬松、自主、愉悅、合作的氛圍中,才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敢于自主學習,充分張揚個性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運用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運用關愛的眼神、親切的話語、幽默的語言、巧妙的情景等情感信息方面的交流,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敢說、敢想、敢做、敢問,為學生提供敢于自主學習的空間,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課堂設計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結合課文實際,從全體學生出發(fā),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從易到難,全面概括,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通過參與活動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成果,體味參與的快感。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增強學生的信心,調動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求知欲,從而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