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晶 閆玉臣 裴永海
摘要:小學生的主要生活場所是學校,所以他們一般只能通過閱讀語文教材來了解世界,因此可以說小學語文教材的閱讀量,關乎著學生的視野開闊及素質能力等方面。而我國的教育部對此教學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有益于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幫助他們在閱讀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本文將對目前小學生的語文課本閱讀量進行分析與思考,并提出幾點提高學生課本閱讀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本閱讀 ;現(xiàn)狀; 思考
教育是培養(yǎng)出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振興中華之魂的關鍵因素,而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語文作為學科之母,所以教師必須將其列為學生的教學工作重心,通過制定科學化的閱讀量,達到豐富小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一、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xiàn)狀分析
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其含義是指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篇幅次數(shù),而文章類型又可分為必讀、與選讀兩種,其可以幫助小學生識字、認字,培養(yǎng)語文思維能力?,F(xiàn)如今,我國的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主要特點,分別有以下四種:第一,依據(jù)學生的接受水平選取課本文章。由于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匱乏程度較深,并未可以理解一些深層次的文章,如抒情性散文、文言文等。因此,我國的語文教材皆以現(xiàn)代文為主,散文、詩詞歌賦、小說、文言文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便以北師大出版的教材為例,現(xiàn)代文在課本閱讀量中的比重已經(jīng)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第二,詩歌欣賞類文章的合理增加。詩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為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正確的人生觀,因此各個出版社便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適當加入2-3篇的詩歌賞析,比如《春曉》等。第三,拓展閱讀文章的增加。在我國推進新課改的教育改革計劃后,大部分的小學語文課本都已增加了拓展閱讀文章,其目的便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課后閱讀,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為讓學生可以充分吸收課文的精髓,編寫教材的工作者,是以精讀教材中所表露出的思想感情,和應用的寫作方式來摘選精彩的段落,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后的知識補充或拓展。第四,學生的閱讀時間過短。雖說我國已經(jīng)明令禁止中小學生的作業(yè)量不能過多,但實際上小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仍然在遞增,學習壓力愈發(fā)沉重。這便導致了小學生將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寫作業(yè)上,而忽視了課外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加上教師的重視與引導不足,學生的閱讀能力止步不前。
二、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幾點思考
不可否認的是,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合理增加,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有著極大的助益,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情懷的提高。小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與朗誦,可以傳承到我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精華,并領悟到書中人物的高尚情懷,進而為自己樹立一個道德榜樣。比如通過《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課文學習,小學生便能通過閱讀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故事,認識到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的情操。另外,通過這一課,教師可鼓勵學生要向雷鋒學習,讓學生從小便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高尚情懷。第二,促進學生語文鑒賞能力的進步。由于詩歌已經(jīng)被納入各個版本的小學教材中,而詩歌又有著豐富的韻味、簡短的文字的特點,因此當學生閱讀詩歌時,便能感受到中華文字的韻味美,體會到無邪的詩詞之美,進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游山西村》時,學生通過對這簡短的四句詩的閱讀,再加上課文的注釋,便能很快的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色彩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圖。而通過對“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這兩句詩的閱讀與理解,學生還可感受到當?shù)氐娜饲槊?、風物美、民俗美。此外,通過大量閱讀詩歌和文章,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和詞句評析的能力。
三、如何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
教師要確保語文教材的課內(nèi)閱讀量的充足。好的教學方法時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亦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知識、獲取進步。一般而言,小學語文教材的現(xiàn)代文基本上是以記敘為主,所以教師可重點教授學生記敘文的閱讀技巧,比如在學到《半截蠟燭》時,教師可以以這篇范文為例,從題目、寫作手法、開頭結尾的聯(lián)系、記敘順序等閱讀技巧都與學生講述清楚,并讓學生帶著這些技巧去閱讀課文,從而領悟到文章的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而不僅僅是停留于文字表面。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課后閱讀的學習活動。課文數(shù)量不可能滿足到學生日益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可通過舉辦讀書會、閱讀競賽等教學活動,向學生宣揚讀書的好處與裨益,引導學生在課后時間多閱讀中外書籍,并將自身的心得體會記錄在讀書筆記中。同時,教師還可檢查學生日常的閱讀書籍數(shù)量、閱讀成果展示等,不定期地對閱讀量最高的學生給予物質獎勵,調動其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提升,有助于小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因而,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為基礎,進而對學生的閱讀量進行合理的調整,繼而促進學生人文情懷與語文思維能力的提高,最終達到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艷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461
[2]李娟.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分類和功能研究綜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1):140-14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