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經逐步被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旨在推動高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高中地理
翻轉課堂是一種顛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先進教學模式,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重構,其已經被逐步運用于高中教育中,同時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但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還并不到位,需要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初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運用翻轉課堂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yōu)橹饕虒W目標。因此,教師從主觀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這就導致學生獲得的認知并不深刻,求知的興趣也不高,教學的質量也隨之降低。
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究中建構知識。以《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環(huán)流》為例,教師根據課標,在分析重難點的基礎上自己操作演示熱力環(huán)流實驗,同時配合教學內容的講解,錄制一段15分鐘左右的視頻,讓學生課前在家中提前觀看。這樣一來,學生失去了教師的限制,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拍攝的教學微視頻可以保證每個學生能夠清楚直觀地看到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全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主動探究熱力環(huán)流原理,明白冷熱不均是引起熱力環(huán)流的直接原因,使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此過程中,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利用自身的能力解決其中的問題。因此,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探究與學習能力。
二、運用翻轉課堂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
與此同時,教師還能夠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在課前預習時,學生能夠梳理和總結學習中的疑難點,課堂就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相應的節(jié)省出時間來完成作業(yè)或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為個性化的學習提供真正的平臺。教師也能以此為基礎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中國自然災害的特點,但教師發(fā)現,學生自主學習對其中的特點難以把握,因為學生沒有將重點放在中國這個地域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詳解,結合中國的地理特點向學生闡述中國自然災害的類型與特點,并對其他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簡潔的講述。
這就減少了教學內容,變相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翻轉的是課堂,更新的是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它為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需要教師在實踐工作中對其進行完善,進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方慧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