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敏++金大昌
摘 要:通過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知識的結合,讓初中生物教學從現(xiàn)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獲得養(yǎng)分,采用形象化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重要的學科知識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生物,提高了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有效地復習和鞏固了課堂教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課外活動;實踐價值
最近偶遇以前的學生,談及各科任老師,沒想到她記得最清晰的是我用自己的身體給他們演示運動的形成,利用學校里現(xiàn)有的植被給他們講植物的主要類群。該學生數(shù)年后的回憶表明了生物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種必要性體現(xiàn)在生活化教育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的長期性,而重要性則是這種長期性誘發(fā)生物學習的興趣與愛好。這種愛好與興趣有利于其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覺地從自身或環(huán)境感知課堂教育的現(xiàn)實價值。而這種必要性與重要性與生物學科的現(xiàn)實特殊性密切相關。因為很多課堂知識點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獲得證明。而這種自覺性的證明過程就是生物學科的特性所在。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多樣性生物環(huán)境來幫助學生形象認知與深刻理解生物教學的相關知識點,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以及提升學生對生物教學的認可與接受程度。根據(jù)記憶認知的相關研究表明,充滿現(xiàn)實色彩的形象教育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通過布置課外實踐作業(yè),讓學生課后收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驗證課堂設想,反思課堂體驗,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就是給學生介紹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一些生活常識,并借此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與愛好。但是由于生物教育在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邊緣化地位,使我們的課堂教育往往體現(xiàn)為大而全的“填鴨式”教學行為,更遑論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正如西方先賢所說的“教育就是與環(huán)境之間的交換”。而生物教學的內(nèi)容和教學條件恰恰具有先天的“與環(huán)境交換”優(yōu)勢。而且關于自身及其周遭環(huán)境的認知與體味本就是初中生物教育的應有之義。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流程
初中生物課外活動,又稱為初中生物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將課堂知識的運用拓展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在課外活動中理解知識,深化知識,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課堂學習內(nèi)容很有實效,在拓展運用課堂知識的同時開展課外活動實踐活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鑒于此,筆者在自己的第二課堂教學中,結合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設計,巧妙地將知識拓展融入課外活動中。
1.開學時結合教學計劃制訂課外活動計劃。如七年級《生物學》(北師大版教材)以介紹生物、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結構、植物的生活方式和植物的生活史為主干內(nèi)容,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少,很難在課堂上完成課堂知識的拓展運用。但可在課外活動中開設大豆播種,蔬菜種植等。
2.合理組織課外活動,在活動中適時提出問題?;顒诱n可設計為動手完成任務,指導觀察現(xiàn)象,根據(jù)現(xiàn)象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信息反饋的模式進行。
3.系列課外活動完成后,要求學生反思,寫出實驗報告。如在蔬菜或花卉栽培的一系列課外活動結束后,及時提出相關問題以促進學生反思,將課外活動的知識與課堂知識再次結合,以達到知識重組,整理的目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案例:關于陽光與葉綠素形成關系的建議活動
在講光合作用之前數(shù)周,我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回家種植十株蒜苗,其中五株種在能見光的陽臺上,另外五株種在黑暗不能見光的角落,使其不能接受陽光照耀,但兩株蒜苗的其他種植條件都要相同。
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之后,我會建議學生寫下觀察日記;到了學習光合作用時,我會讓學生把兩株蒜苗都帶來,仔細觀察十株蒜苗的現(xiàn)狀,并比較一下兩者之間的差異。在黑暗環(huán)境中的蒜苗會變黃,而且生長得不那么健壯。怎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帶著這個疑問,我?guī)ьI學生走近綠色植物的生活方式之一——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
課前放手讓學生去做,課上給予學生展示,課堂知識的學習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現(xiàn)象,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記憶,同時也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真觀察和細致思考的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總之,通過將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知識的結合,既達到了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生物,提高了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同時有效復習和鞏固了課堂教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錢軍敏.生物學教學與生活[J].生物學教學,2004(0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