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家長和學校對學生的早期教育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都要進行改革,以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考;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廣大教育工作者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有效地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觀念落后等。因此,有必要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和發(fā)展。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樹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事例融入教學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具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yǎng)。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混合運算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一支筆0.8元,一個作業(yè)本0.6元,如果買15個本、20支筆共多少錢?這樣就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掌握知識的情況和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以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課堂表現較好、完成作業(yè)質量較高以及學生的進步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中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孟曉芳.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學周刊,2014(1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