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嫻
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物實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希望通過樹立實驗思想、引導實驗設計、培養(yǎng)實驗方法等手段,提高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物實驗教學;實驗方法;落實實驗步驟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9-0031-01
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生物實驗在生物學上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課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更關系著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和探索精神的訓練。但目前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中沒有樹立牢固的實驗思想,教師重經(jīng)驗、講實驗,學生重背實驗、在試卷上“做”實驗,而不是動手解決問題;第二,因生物課時相對較少,實驗條件受到限制等因素,學生難以真正進行探究性實驗活動;第三,教師按部就班傳授知識,而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進行實驗探究。
基于以上生物實驗教學狀況,針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樹立實驗思想,培養(yǎng)學生形成實驗意識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并非簡單背誦就能解決問題,因此,要在教學中牢固樹立實驗思想。如何樹立實驗思想,形成實驗意識?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確動手做實驗的意義,理解實驗是一個手腦并用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要讓學生做好動手做實驗的準備,而不是機械地背實驗步驟、現(xiàn)象和結(jié)果。另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實驗思想,形成實驗意識,就是要掌握科學的探究過程。圖1 是人們認識未知領域的一般思維過程,如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基本規(guī)律及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都充分體現(xiàn)了此探究過程。因此,要樹立堅實的實驗思想,還應該包含學生探究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1]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施實驗→得出結(jié)論
圖1
2、因材施教,加強實驗設計方法的指導,形成探索精神
學生實驗課上,教師有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程度來分組,對不同組分別進行不同的實驗步驟和學法指導。對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操作并要求他們對實驗的方法、步驟進行大膽改進和重新設計;對于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采取邊講解、邊演示、邊指導的教學方法。[2]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引導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例如,在“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創(chuàng)設無氧條件是實驗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照課本提示,將B瓶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將其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保證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有效創(chuàng)設無氧條件。但這并非唯一方法,對于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還可引導其通過思考,嘗試其他創(chuàng)設無氧條件的途徑,比如,將無氧呼吸的裝置采用油脂層來隔絕空氣,就能排除培養(yǎng)液上部分空氣對實驗的影響。按下圖裝置改進后,與課本中的裝置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一是無需等待酵母菌消耗瓶中氧氣,可以有效節(jié)約時間;二是用油脂層可以有效排除培養(yǎng)液上方空氣對實驗的影響;三是用試管替代錐形瓶,縮小了實驗裝置的體積,節(jié)約試劑,適于分組實驗。
而在有氧呼吸裝置中,我們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設計,第一個試管中的NaOH是可以避免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干擾,但如課本裝置所示進行實驗的話,我們就不知道空氣中的CO2是否被NaOH完全吸收,要讓這個實驗更加嚴密,保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全部來自于酵母菌有氧呼吸,我們可以如何改進課本實驗裝置?我們可以將一個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置于盛有NaOH和酵母菌培養(yǎng)液的試管之間(如下圖所示裝置),來檢測空氣中的CO2是否被吸收完全。這樣加強學生實驗設計方法的指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逐步形成探索的精神。
同時,筆者通過親自實驗探究,發(fā)現(xiàn)若實驗中酵母菌用量按書上的所寫的來做,則實驗需較長時間。因此,在課堂上做此分組實驗,應比書上加大酵母菌用量,這樣就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看到較明顯現(xiàn)象。
3、落實實驗步驟,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與對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捷徑,唯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扎實落實實驗步驟,在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鍛煉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有些教師總認為實驗教學比較麻煩,再加上學校器材不足和課時限制等原因,許多必做的學生實驗可能變成了教師的演示實驗,甚至根本就不做,長此以往,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得不到訓練,更談不上觀察、感悟和分析實驗,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竇勇兵.讓生物實驗教學真實起來[J].中學生物教學,2012.
[2]李國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