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官員”古體詩詞寫作的意義》是一篇較為典型的議論文。其中一位老師的教學過程為:1.“讀薄”——梳理、概括全文內(nèi)容;2.“讀厚”——解剖文中李白事例;3.“讀出”——學生談感受和看法。另一位老師分三部分進行:1.品一品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恰切、嚴密與生動;2.賞一賞論證技巧;3.探一探議論文結構。
也許是對高中議論文教學缺乏嘗試與探討、研究與探索,兩位老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上都出現(xiàn)了偏差。第一位老師的教學設定走向了文章主題與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是讀懂了文章,但如此教法,議論文和散文有何區(qū)別?這樣授課很嚴重的一個后果是極易導致學生泛散文化的“無體寫作”。
任海林老師曾說“議論文的教學,最怕流于套路:用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帶動課文的閱讀教學?!钡诙焕蠋焺t太強調議論文技巧性的知識,人為分割,貿(mào)然肢解,文氣不存。不僅如此,而且因為對內(nèi)容理解的忽略,有的學生甚至都沒有讀懂文章。
結合上面兩個課堂案例,我們還是無法回避“文本定位”的問題:高中議論文教學內(nèi)容怎么確定?對論點的理解思考與文體知識的傳授,誰主誰次,誰先誰后,介入的程度,內(nèi)容的多少,都需探討和研究。王漫老師曾指出探究議論文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應回到原點思考:在日常狀態(tài)下,我們讀議論文,是想獲悉作者的立場觀點;進而,要么被作者說服,要么心生疑竇,對作者的觀點或論證產(chǎn)生質疑。獲悉觀點的過程,也是思考質詢的過程,是最為重要與關鍵的過程。由此可知,議論文教學價值首先是讓學生成為有獨立思想的人。其次才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如歸納、概括、分析、綜合、比較、類推等。兩者順序不能顛倒。
落實到具體的議論文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先試著找找論點(學生找的可能不同,這就可以讓他們?yōu)樽约赫J為的論點去文中找論據(jù),學生的爭議本身就是在訓練“論證”);在找論點的同時或意見統(tǒng)一之后,通過文中的說理或事例材料來理解論點的含義(比如什么是“官員”古體詩詞寫作,什么是它的寫作意義);最后,再來分析作者的論點是否站得住腳,論證的可信度、說服力如何。這樣的教學思路,才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精神。
一般的議論文教法是先理解內(nèi)容再探討論證方法,但有時我們也可以突破藩籬,教師導入情境,設置活動,把文體知識嵌入到欣賞文本的過程中,讓學生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把握了文體知識。
1.以辯論的形式。有一位老師在上《“官員”古體詩詞寫作的意義》時,設計了辯論稿的形式,甲隊、乙隊陳述論點,再在文中找到根據(jù),最后總結陳詞。
學生完成這張辯論稿既完成了對全文內(nèi)容的梳理和學習,又掌握了議論文思維嚴密的特點。辯論賽的形式對駁論文這一類議論文的教學是比較合適的。
2.以換段排序的形式。打亂文章的段落順序,讓學生根據(jù)過渡句(段)、段首段尾的中心句重新排列段落順序,并說明原因。此種活動一能讓學生自己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議論文思維縝密的特點,理解什么是論點,理解論點和材料之間的關系;二能讓學生明確“起承轉合”的文章結構,這對議論文結構特點的揣摩是一種有效方式。
3.以單句評論的形式。《“官員”古體詩詞的寫作意義》有許多精辟論述。這些論述見解獨到,涵蘊豐富,學生較難理解。這篇文章我也作了教學嘗試。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發(fā)給學生每人兩張空白書簽,要求在書簽正面寫上摘自本文的一句含義深刻的話,句末加上“傅書華”,要求在書簽反面也用一句簡潔深刻的話寫上自己對這句話的認識和理解,可贊成也可反對,句末加上“本人姓名”。下面這些文本話語學生關注最多:
(1)由于官員“當差不由人”服從社會現(xiàn)實,法則服從政治規(guī)則,與人之天性的自由奔放的矛盾,社會與個體的沖突,在他們身上較之常人也往往體現(xiàn)得更為集中、突出、明顯;
(2)反觀他的“入局出局”,他不能不感到他的大笑之聲的幼稚,雖然在表面上很豪放。你也不能不感到他的感嘆與憤激的蒼白,雖然在表面上很動聽;
(3)古體詩詞寫作,給了現(xiàn)代“官員”在精神上超越現(xiàn)實存在的一種人生表達方式、實現(xiàn)方式。
學生對這些句子的解讀,經(jīng)過思考、揣摩之后,不乏一些精彩的表述。
(1)理想與現(xiàn)實的悖論、情感與理性的抵牾、規(guī)則與自由的矛盾、社會與個體的沖突,因激烈的碰撞而彰顯詩文的價值。(王鈺)
(2)①相較官官相護、阿諛奉承的媚主潮流,他的“幼稚”與“蒼白”實則無可厚非。(反對)(張舒雯)②承擔沉重的勇氣固然可敬,簡單的心靈亦值得珍惜。(反對)(趙譽創(chuàng))
(3)古體詩詞寫作,是現(xiàn)代官員一天疲累劇本戲后的晾衣架,用來烘干被現(xiàn)實弄潮的理想。(韓一寧)
4.以挖詞填空的形式。議論文中的一些“虛詞”(關聯(lián)詞)的運用是很值得關注、推敲、揣摩一番的,因為其體現(xiàn)了議論文思維的嚴密,用語的準確,既表現(xiàn)了作者的觀點,同時還展示了作者雄辯的力量。本文第三段關聯(lián)詞、虛詞運用周密到位,相當精彩??赏谌ハ嚓P詞語讓學生填一填。
“而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官員也大多是從文人士子中產(chǎn)生,即使不是官員的文人士子,也是官員的一支后備隊伍?!?/p>
“則由于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強調人際關系的以社會倫理為價值本位的國度,所以無論是文人士子還是各級官員,雖然多不重視也不擅長自然科學各科,卻都極為看重詩歌的抒情言志功能且都擅長寫作詩文辭賦?!?/p>
一次賽課顯示了我們教學的薄弱點,在議論文教學上以期有更廣泛更深入的探討。對高中議論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對于泛散文化、議論文知識需重構的今天,實屬急迫與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