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江蘇省興化市人民醫(yī)院眼科225700)
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治療措施主要為手術復位。[1]術中需行玻璃體腔內氣體或硅油充填[2],術后為了保證手術的成功,必須使患者維持強迫體位-俯臥位。使視網膜裂孔處于最高處,既有利于視網膜復位,又可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此,我們設計了輔助面向下體位設備-額頰伏墊,配合蕎麥U型枕的使用,可以使病人的體位符合治療的需要,同時能夠減輕病人的不適,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提高病人術后被迫體位的依從性。
1.1 制作方法 眼科病房采用的病床為手動雙搖病床,床身為鋼材焊接成型,床面為網狀結構,床面透氣性能好,外形尺寸:200×90×55cm(長×寬×床面高度)。額頰伏墊主要采用高密度海綿,長度為100cm,寬度為90cm,高度為10cm,在高密度海綿塊的中央取一個15×15cm的圓孔。接著用純棉布縫制兩個海綿套,以能分別覆蓋這兩塊大小及形狀不一樣的海綿,同時要保證方便拆卸。U型枕則選購普通超市銷售的,填充物為蕎麥殼的為宜。中藥典記載:蕎麥殼清腦、明目。
1.2 使用方法患者入手術室后,護士將病床搖平,將床墊的尾端在床尾豎折起,接著將套好純棉布外套的海綿墊放到床頭,此時需將海綿墊中央的孔閉合,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床面。病人全麻術后回病室,為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需協(xié)助病人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全麻6小時后,我們將中央15×15cm的海綿圈取開,形成一個與地面相通的通道,保持病人呼吸通暢,再放上準備好的蕎麥U型枕,可以很好的對病人的額部及臉頰進行支撐,最后,根據視網膜裂孔的位置,協(xié)助病人取合適的俯臥位。
制作額頰伏墊的前提是:眼科的病床床面一定為透氣結構。制作的海綿墊的高度需與床上的棕墊的高度一致,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平整的床面,有利于病人采取俯臥位時保持呼吸通暢,且能夠保障病人的視網膜裂孔處于最高位,保證治療的效果。但禁止眼球受壓,以防引起眼內出血和眼壓升高。長時間的俯臥位會引起患者很多不適,我們可以指導病人與座位面向下、站立頭低位交替更換[3],同時要向病人詳細講解保持此種臥位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取得病人主動的配合。[4]海綿墊的純棉外套及U型枕的外套需保持清潔,病人出院后要清洗消毒,晾干備用,有血跡等污染時及時更換,管理符合院感的要求。[5]
[1]許輝,岳軍.視網膜脫離的護理干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24):3795 ~3796.
[2]惠延年.眼科學[M]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80.
[3]吳慧賢.舒適護理模式在復雜性視網膜脫離患者術后體位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護理雜志,2011,10(5):63 ~64.
[4]劉淑賢,羅瑛.不同規(guī)格的硅油眼內填充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34 ~336.
[5]曹添秀.應用U型枕對玻璃體切割患者術后舒適度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