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步皇 葉文強
【摘要】本研究采取前后測非等價組實驗設計,實驗組為早期培養(yǎng)對象按普高三年的訓練方案,通過干預訓練前后與控制組測試的成績對比分析,本實驗證明本文中所提出的飛行學員心理品質早期訓練方案和評價指標的設定科學有效。
【關鍵詞】飛行學員 心理品質
【課題】課題名稱:飛行學員心理品質早期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CG14-570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13-01
1.實驗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實驗對象
本實驗為對照實驗,其中實驗組為:福建省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2012級高一空飛預備班男生25位(普高特殊的學生);控制組為2012級福建師大附中普高一年級抽取男學生25位(經(jīng)過心理品質篩選的學生)。
兩組受試者均為男性,年齡均在14-16歲之間,均無任何專業(yè)受訓史,身高、體重等均符合中招以上標準且無顯著差異,入學時心理品質測試結果見表1的“第一次前側”一欄。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實驗對照法對控制組和實驗組實施不同的訓練方案,分別進行心理品質測試并對比結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訓練方案
實驗組培養(yǎng)方案分三個階段,以學年劃分,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的培訓分別側重:身體素質與專業(yè)精神;專項心理品質能力與優(yōu)良作風;綜合心理品質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訓練內(nèi)容包括心理品質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培訓采用室內(nèi)訓練與室外訓練相結合,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培訓相結合的方法。高一、高二、高三每學年平均每周課時為:6課時、8課時、4課時。
其中,心理認知因素的訓練手段如下表所示:
非認知因素及其對應的訓練內(nèi)容為:飛行動機——國防與航空知識教育專題和健康教育專題;性格——良好的環(huán)境與團體活動項目;情緒——思想品德教育;意志力——體能訓練等。
控制組按傳統(tǒng)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以及正常普高理論課程的學習。
3.實驗結果
每學年期末分別對實驗組、控制組進行相同內(nèi)容的心理品質測試,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4.結論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看出,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品質訓練對于提升飛行學員心理素質有著顯著的作用。此之,實驗過程可證明:實驗組與控制組心理品質評定成績組內(nèi)與組間具有顯著性差異,時間具有顯著的主效應,兩組同學在三年的訓練中心理品質均逐步提升,且時間*組別有顯著性交互作用,強化心理品質素質訓練有助于提升飛行學員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黎志卓、李明良、周童.影響飛行學員駕駛艙內(nèi)陸通話表現(xiàn)的因素分析[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4(3):47-50.
[2]倪亞紅、戴勁松、沈雪萍.民航飛行學員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7):473-475.
[3]馮巖松、陳洪艷.構建軍隊飛行學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思考[J].人民軍醫(yī).2014(12):129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