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倉
摘 要:“望、問、聞、切”四診是中醫(yī)常用的診斷方法,本文將其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一對應。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觀察和辨別能力、信息的收集歸納能力、提問及與學生交流互動的能力、對學生的判斷調控能力等四個方面進行說明,并通過一些實例分析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到底差在哪兒,從而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不斷反思和學習中揚長補短,與學生共同進步。
關鍵詞:望;聞;問;切;體育教師;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8-0017-02
“望、聞、問、切”四診是我國中醫(yī)的診斷方法,它是在感官所及的范圍內直接獲取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判斷。本文將這“四診”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一對應,從中找出教學能力到底差在哪兒,體育教師就可以揚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望——體育教學中的觀察和辨別能力
1.望“五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望”學生的面部表情,面部為“五官”之府,不僅能充分地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還能比較準確地反映身體狀況。研究表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凝神思考的學生,目光多指向教師,并且兩眉微鎖,伴有短暫的緊張狀;對教學有興趣,目光是興奮的,無興趣,則是散漫的;聽懂時,目光是喜悅的,不懂時,則是困惑的;能答敢答的,用自信的目光直視教師,膽怯的,目光游移不定,不會的不敢正視教師,還會低頭不語。凡此種種無聲的眼神,教師若能捕捉進而破譯,勢必有助于調控教學。
2.望“整體”和“個人”
(1)望整體:集合、隊列練習、做操時主要體現(xiàn)的是集體的精神風貌,所以要把整體效果放在首位。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敏銳的觀察,協(xié)調整體結構,使其達到整齊劃一。例如:隊列練習時要觀察學生是否橫成“排”,豎成“行”,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條“線”。動作是否準確而協(xié)調,體現(xiàn)出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2)望個人:一個人的心理情緒往往要在臉上流露出來,所謂“發(fā)于聲,形于色”。每個學生的性格和身體素質都不一樣,對學生形體和表情的觀察也是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當一個學生出現(xiàn)異常時,教師應根據(jù)出現(xiàn)的特征及時給出正確的判斷,如:耐久跑練習時是屬于心理“畏懼”還是身體“不適”,可以通過“望”及時判斷,同時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聞——體育教學中的信息收集、歸納能力
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抒發(fā)情感的工具。教學中面對學生不但要善于觀其形,而且要注意聞其聲。
1.直接聽
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直言不諱地講出來,即便是錯誤的觀點也應該耐心細致地聽完。尤其低年級學生說話可能語無倫次或者抓不到要點,教師對于正確的應給予肯定或者采納,錯誤的及時引導糾正。例如,教低年級前滾翻時,開始用皮球來形容圓滑滾動。這時,有的學生提出:小刺猬團身時更形象,于是就改用“小刺猬滾下坡”的情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間接聽或者是“竊聽”
師生之間的交流對于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來說有較大難度,教師如果一廂情愿地去聽取他們的意見,可能會讓其反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驟變期,自我意識明顯增強,他們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這些秘密只能和自己的密友進行交流。因此教師偶爾也可以做一回“特工”來“竊聽”一下,如:高年級女生發(fā)育較早,有的已經(jīng)來了月經(jīng),可是她們出于害羞心理不愿意直接說給男體育教師聽。在做比較劇烈的運動時會和“閨蜜”小聲地“嘟囔”,教師要從她們的言行舉止中進行判斷,然后再安排其做適當?shù)幕顒?。在一些器械練習時,教師更要善于抓住學生心理、生理有關的信息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例如:在教高年級跳箱時,學生間相互議論:有的怕高,有的怕保護不當摔倒,還有的是偷懶等。當聽到這些信息后,可以采用降低高度、加強保護、作業(yè)條件限制法等來解決難題,使學生都積極地投入練習中。
三、問——體育教學中的提問、與學生交流互動的能力
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性的提問是激活學生思維的重要因素。然而“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如果造成被問者的心理壓力或情緒上反感,那就自討冷漠和無趣了。
1.重點突出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問要有重點,不能盲目地用“懂不懂”“明不明白”等籠統(tǒng)的語言。例如,(山羊)分腿騰躍教材包括:助跑、踏跳、騰空、落地四個環(huán)節(jié)。如果確定本課重點是踏跳,那么教師就要問學生:“助跑后,雙腳是怎樣踏跳板的?”從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踐重點去領會雙腳踏跳動作。
2.有適當?shù)纳疃群退季S價值
要求學生通過回憶、總結學過的知識、概念、技能來回答新問題。如:學習肩肘倒立動作時:“同學們想一想,當身體倒立時,肩、肘在什么位置才有利于控制重心,維持身體平衡呢?”于是學生們躍躍欲試,人人都想成為發(fā)現(xiàn)者,通過練習摸索出只有肩和雙肘呈等腰三角形時身體才最穩(wěn)定。
3.要能激發(fā)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思考、主動實踐,所以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并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設計問題。例如:在教低年級立定跳遠時,可問:“誰能模仿和說出小白兔怎樣跳?”由于小白兔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學生就會愉快地進行模仿,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問”來引導學生在思考和體驗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切——體育教學中的判斷、調控能力
體育教學中“切”的能力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能夠熟練地運用脈搏測量法來判斷運動負荷大小,二則引申為對學習情況和心理的診斷。
中醫(yī)的“切”是通過脈搏變化了解病情,而教學中體育教師通過測定脈搏了解運動負荷的大小是否合理。教師具備了這個能力,就可以隨時檢測學生運動強度的大小。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面色慘白、汗流不斷、動作失衡、心律失常等,應及時調整運動量的大小,嚴重者則督促其進行檢查和治療。
教學中教師還要學會用“切”來判斷學生的心理變化,感受他們思想脈博的跳動。小學生的內心世界無比廣闊豐富,具有模糊、變動、隱秘等特點。那么,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他們的心靈產(chǎn)生共鳴呢?現(xiàn)提供幾種方法僅供參考。
(1)心靈溝通法。體育的特殊性決定了體育教師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也愿意和體育教師交流。因此,在平時教師要盡可能和學生在一起參加各項活動,創(chuàng)造新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信任自己,愿意把心中所想說出來,這樣才能準確把握學生各種復雜的心理動態(tài)。
(2)情感補償法。對曾經(jīng)在體育運動中受過挫折或內心受過不良刺激的學生,教師要格外地關心愛護他們。多與其談心,摸索出他們的“心結”所在,找出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推斷出學生在想些什么,才有可能給學生開出一劑“良方”。
(3)鼓勵表揚法。對于一些有自閉心理或情感憂郁的學生,教學中不要急于求成。無休止地說教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是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多用鼓勵性語言或用手勢,如:拍拍頭、豎起大拇指等,逐漸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最后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4)誘導法。對于一些身體素質差、接受能力慢又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學中要注意引導他們在練習中揚長避短,同時采用一些啟發(fā)誘導性的語言,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幫助他們挖掘出自己的潛力,不斷嘗到成功的喜悅。
“望、聞、問、切”四診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聯(lián)系的。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無論工作時間長短,在教學能力方面都需要不斷的查漏補缺,這樣面對學生時才能熟練地做到:細心“望”其表,耐心“聞”其聲,真心“問”其想,準確“切”其脈,將所獲得的信息整理分析,結合學生身心特點因材施教,實現(xiàn)全面鍛煉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