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廣濤
摘 要:《西游記》這部全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綜合反映明代社會許多方面的名著《西游記》,在現(xiàn)代化的背景下越來越顯示其超越時空的重要價值。關(guān)于孫悟空的形象問題,學術(shù)界已有眾多觀點,無論是“人民斗爭”的代表人物、“新興市民階層”的代表人物、“堅持反抗和追求光明與正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叛逆英雄和智慧英雄” 、“失敗的神話英雄”等等,諸多觀點傾向于認為孫悟空是英雄或代表人物,而對孫悟空所具有的象外之意卻很少作進一步的探討。本文將從孫悟空本文的被壓抑、身心被動入世、接受賞封三方面淺談孫悟空喜劇面貌下的深層悲劇意蘊。
關(guān)鍵詞:孫悟空;形象;悲劇性
1 表面的喜劇化
首先,想起孫悟空,心里想到的是個尖嘴縮腮、毛臉雷公嘴、羅圈腿、歪歪扭扭的拐子步、長尾巴、紅屁股、腰系一條虎皮裙。那猴子式的厲聲高叫,跳來竄去,眼珠的流轉(zhuǎn),活脫脫的喜劇形象。盡管他雖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lǐng),但千變?nèi)f化,往往還是要露出“紅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這恰好具備了引人發(fā)笑的喜劇性。[1] 正是由于悟空由“神──獸”結(jié)構(gòu)而產(chǎn)生的丑陋外形和滑稽動作本身,給讀者的印象是丑的,其效果卻令人發(fā)笑。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當滑稽只限于外在行為和表面丑態(tài)之時,這就叫做鬧劇?!痹谧畛?,鬧劇常常表現(xiàn)為對某些動物的夸張、扭曲的摹仿,人類把某些動物作為被馴化的對象加以譏諷。
其次,他的喜劇化表相還體現(xiàn)在他的意志、思想以及在對自己的看法等方面的自我認知。孫悟空鬧東海、闖地獄、鬧天宮,這種自己意志與思想驅(qū)動下的行為展現(xiàn),在讀者看來就具有了濃烈的喜劇色彩。當他以為弼馬溫是個很大的官,也就是自己的能耐受到了天庭的承認時,滿心歡喜;當他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品、不入流的小官時,惱羞成怒,“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晃一晃,碗來粗細,一路解數(shù),直打出御馬監(jiān),徑至南天門?!保ǖ谒幕兀┯竦蹮o奈,封他做“齊天大圣”,他以為自己終于得到了“天下第一”的認可,當他得知蟠桃會自己未被邀請,才恍然天下第一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自己再次被騙了。他這次的脾氣發(fā)得更大,大鬧蟠桃會,飲仙酒,偷仙丹,把天庭鬧得亂作一團。這些大無畏的反抗表現(xiàn)在小說的前幾章節(jié)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喜劇色彩十分濃重。
再次,喜劇的面貌還在于人物的樂觀態(tài)度。在作品中孫悟空仿佛是一股充滿喜劇性的春風,吹向那里,那里就喜氣洋洋。他能使憂愁變作喜悅,使愁容化為笑臉,使痛苦立刻煙消云散。每當唐僧面臨艱難險阻、愁眉不展、無限傷心憂慮之時,唯獨孫悟空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以自己詼諧有趣的語言解除唐僧的憂慮,并用自身的力量和勇氣消除前進途中的艱難險阻。孫悟空總是逍遙樂觀、詼諧幽默,表現(xiàn)了孫悟空形象的喜劇性。
最后,還在于讀者的心理定勢。大部分讀者在沒接觸作品《西游記》前,就或多或少接受了戲劇舞臺、電視屏幕、連環(huán)畫上孫悟空的形象。而由于受傳統(tǒng)評論模式的影響,各類藝術(shù)形式的呈現(xiàn)者都是把孫悟空作為一個喜劇形象來設(shè)計制作的。他們把孫悟空獸的動作和外形加以強烈的歪曲、夸張和摹仿,不時逗發(fā)觀眾陣陣輕松愉快的笑聲。正是受了戲劇、電視劇和連環(huán)畫的熏陶,人們對孫悟空這一形象所抱有的喜劇心理可謂先入為主。然而,在孫悟空的喜劇面貌下卻隱藏著深刻的悲劇精神。
2 實質(zhì)的悲劇性
首先,本我的被壓抑。在孫悟空的生命歷程中,最鮮明最具特征的因素乃在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個性精神。孫悟空是天地自然造化之子,由于靈根孕育,他從自然中流出,是一個自然的精靈,他同天地人三界毫無聯(lián)系,是一個絕對自由的本我。作為奪天地造化,從石頭中蹦出的石猴,他的質(zhì)性特征就是他的本真性格。孫悟空一直努力追求作為猴子所特有的本真性格,而在追求過程中,這種種行為必然為當時大環(huán)境所通行的游戲規(guī)則不容。在他所生存的世界里,佛祖、玉皇大帝就是規(guī)則,就是制度,就是禮法。于是他們之間產(chǎn)生沖突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此外,先知先覺的孫悟空與后知后覺、肉眼凡胎的唐僧之間的沖突,有時也達到了難以調(diào)和的地步,孫悟空的悲劇與其說是由于唐僧看不清妖魔的真實面目,不如說是孫悟空的先知先覺而無人賞識認可的悲哀所造成的,這也是覺醒者的悲哀。孫悟空的生命張揚與轉(zhuǎn)變體現(xiàn)了天理與人欲的沖突與融合,但這是以人物形象孫悟空的屈服為代價的,其悲劇就在于主人公最終不得不向現(xiàn)實世界低頭。
其次,身心被動入世。入世,是與出世相對而言的范疇。主要是一種對群體的歸屬。在精神上體現(xiàn)為積極進取的風貌,在行為上表現(xiàn)為對客觀現(xiàn)實能動的改造,它以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為指歸?!段饔斡洝分械摹笆馈钡奶卣魇峭ㄟ^虛構(gòu)的唐朝和神的世界而體現(xiàn)出來的。文中孫悟空不服從任何宗法制度和禮教的桎枯而追求無拘無束的生活,以石猴為首的猴族群體,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超越了獸禽人的社會關(guān)系,是一個自由程度高的群體,這可以理解為一種出世。當孫悟空造反不成被壓五指山后,自由被徹底剝奪,而皈依佛門、保唐僧取經(jīng),與整個社會產(chǎn)生聯(lián)系,被動入世,乃是求生不得、欲死無門時的唯一選擇。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已經(jīng)五百余年不曾有何作為,為了改變這難耐的重壓,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同意了觀音的安排,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一路之上受盡了各種磨難,不僅要冒著生死艱難降妖除魔,衛(wèi)護唐僧,而且頭上還戴著受治的緊箍兒,稍有任性,還要被唐僧念咒懲罰,真是屈居人下,大有被奴役的味道。被動入世的悲劇就體現(xiàn)在孫悟空被迫向“造物主的良民”的轉(zhuǎn)變。在金箍的壓迫下,在唐僧的嘮嘮叨叨下的取經(jīng)之路,可謂完成了自我融入現(xiàn)實的過程。
再次,接受賞封。從來,賞封這個詞不會用在孫悟空身上。因為,那是對悟空的一種侮辱。美猴王齊天大圣孫悟空除了自己給自己封王封號,天地間還有誰有資格?可是最后,他卻接受了如來的賞封!對悟空來說,如來是誰?。渴悄莻€打敗了它并把它壓在五指山下整整五百年的一個角色?。〈淼氖翘焱?。嘗盡了五百年的孤獨滄桑后,悟空也不得不得不學會了另一種聰明:它要和如來做一筆交易,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來換取離開五指山的重壓。
孫悟空具有反叛精神,追求自由,嫉惡如仇,和困難做斗爭不折不撓,為常人所不敢為,為常人所不能為。代表了那些想沖破枷鎖擺脫世俗逃脫壓迫卻不能或者不敢的大眾的理想,所以大家喜歡。就像一群敢怒不敢言的人們終于等到了有其中一位站起來替他們破口大罵一樣,眾人怎忍得住不拍手叫絕?!然而就是這個悟空,卻雙掌合十,“阿你駝佛,悟空已死,貧佛法號斗戰(zhàn)?!比欢幼屓送葱募彩椎谋瘎⌒?,在于悟空與如來佛之間。悟空接受了如來的賞封,接受賞封,還不是別人的賞封,是曾經(jīng)無比鄙視的天庭的封賞!
3 結(jié)語
《西游記》對孫悟空形象作出如此塑造,正是要表現(xiàn)出它塑造人物形象之高妙。其高妙之處就在于,以喜劇化的表相實際上表達了深深的悲涼。它也超越了悲劇和喜劇的創(chuàng)作模式。孫悟空即成為了一個超越了悲劇和喜劇的藝術(shù)形象。遺憾的是,長期以來,讀者僅僅把孫悟空作喜劇英雄來接受。如果要對孫悟空作出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識,必須穿透喜劇化的表相看到悲劇性的實質(zhì),只有這樣,才不辜負《西游記》作者煞費苦心慘淡經(jīng)營出來的孫悟空這個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參考文獻
[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陳平原圖文編撰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128.
[2] 郭紹虞,王文生.中國歷代文論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7-118.
[3] 梁歸智.自由的隱喻:西游記一種解讀[A]. 西游記文化學刊(一)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11):239.238.238.238.236.
[4] 陸欽.名家解讀西游記[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