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清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手段進行簡要的分析和總結,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
一、加強創(chuàng)新閱讀,開拓學生思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教師作為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要了解、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考方向,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指點,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拓展,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學會創(chuàng)新。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小音樂家楊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通過提問式教學模式,引導針對課文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比,使得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不斷地拓展思維能力。教師可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提問,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和思考過程,使得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越發(fā)的熟悉和理解,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體驗閱讀,讓激情在閱讀教學中滌蕩,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贊訶夫認為,教師如果不針對課本知識加以自己心靈世界的灌溉、加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越多,就會使得學生對新知識越冷漠、越淡然。所以,教師要讓課程能夠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要使課堂變得精彩,要讓學生真正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鳥的天堂》教學中,在學生充分領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每一位學生扮演小小導游,介紹鳥島的景色。學生滔滔不絕地向游客介紹著鳥島的景色,使得課堂的氣氛甚是活躍,真正成為學習的天堂。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認真牢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加強閱讀訓練,實現(xiàn)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周登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