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摘 要: 本文從解讀快樂入手,逐步從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鼓勵表揚,調動學生積極性;競賽活動,培養(yǎng)團隊精神;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等方面闡述,希望通過運用這些策略讓學生熱愛體育運動,并更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快樂體育 教學方法
高爾基說:“快樂,是人生最偉大的事!”小學生的童年更應常與快樂相伴,體育是孩子們喜歡的學科,他們在體育課中可以盡情地揮灑汗水,享受運動帶來的激情。可以說,體育課也是他們體驗快樂時光的時刻。但是,傳統(tǒng)的體育課,孩子們畢恭畢敬,必須遵照規(guī)矩反復地做幾個動作,枯燥乏味地進行機械性訓練,讓體育變得不再陽光。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要以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為目的組織教學,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體育課堂教學的目標,鍛煉學生的體質。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做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學生熟悉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些活動單調、枯燥,不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如果我們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情境,把活動融入情境中,學生就會如身臨其境。他們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注意力會加倍集中。
案例:教《立定跳遠》時,我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頭飾,上課時,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扮演成小白兔蹦蹦跳跳地去采蘑菇,好嗎?”孩子們聽了立刻興奮起來。為了快速到達目的地,采到小蘑菇,他們爭先恐后地模仿小兔子的跳法進行練習。如此情境,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情境,并學會了立定跳遠,同時,讓孩子們在運動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鼓勵表揚,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小,耐挫能力較差,如果教師總是批評,他們在精神上、心理上就會有所抗拒。因此,當他們體育運動遇到困難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以鼓勵表揚為主,盡量少點批評。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以他們的需求為出發(fā)點,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當學生難以完成某項運動時,我們要及時地給予幫助,讓他們有信心戰(zhàn)勝困難。
案例:在練習《爬桿》時,許多學生膽小,邊爬邊向下面看,越看越心驚。我看著有些孩子的小手在發(fā)抖,知道此時孩子們需要鼓勵。我微笑著對膽小的孩子們說:“你們不要怕,老師在旁邊保護你,你只要按照之前老師講的方法去爬就可以了?!彼麄凕c了點頭,但仍然有些膽怯。我就在旁邊不斷地鼓勵他們,并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們在我的鼓勵下慢慢地適應了,他們越爬越穩(wěn),膽子越來越大。經(jīng)過這樣的鼓勵,我發(fā)現(xiàn)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得到加強,恐懼心理得到緩和。在以后的學習、運動中,他們的毅力和韌性都有了一定提升。
三、競賽活動,培養(yǎng)團隊精神
競賽是體育課中常見的活動,也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活動。他們在競賽中為了獲取勝利,會自然而然地團結一致,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競賽意識,為他們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打好基礎。
案例:練習《快速啟動》時,我在上課伊始就把孩子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聽口令抓捕同伴。孩子們特別興奮,在練習時,情緒高漲,積極性特別高。當學生玩得特別開心時,我問:“你們覺得怎樣才能更快地抓到對方呢?”孩子們在思考,我也及時地給予他們指導。采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運動中掌握訓練技能,在運動中學會思考,不僅提高學生的快速啟動和快速的反應能力,而且培養(yǎng)他們在練習中快速掌握運動技巧的能力。
又如:學生都知道劉翔是跨欄高手,在體育課中學到跨欄這項運動時,他們的興致特別高。跨欄的樂趣主要來自于跨越障礙的競爭感。在體育活動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體會這種來自跨越障礙的快樂,而不是學習跨欄動作。當他們體驗到跨越障礙的快樂時,我們再適當?shù)丶哟箅y度,讓他們從內心產(chǎn)生求知欲望,這樣他們就會愿意學習枯燥的技能了。
四、挖掘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
體育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我們可以仔細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某些元素,并想方設法地重組教材內容,使得教材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本來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
案例:在上例的《立定跳遠》中,我給孩子們帶來了兔子面具,讓他們在情境中學習跳遠。如果配些音樂,用歡快的音樂渲染課堂教學,相信效果就會更佳。因此,課前,我挑選了兔子舞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放松肢體、陶冶情操,立定跳遠的教學效果得到強化。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實施快樂教學,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激發(fā)他們學習體育運動的興趣,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這樣的教學既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又培養(yǎng)了學生終身鍛煉的態(tài)度和能力,讓他們在吃苦耐勞中體驗快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快樂體育[J].小學教學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