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語文教學面臨很大困境,甚至有些被邊緣化,學生可讀可不讀,不重視語文。因此,必須改進語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要從小學抓起。小學語文教學尤為重要。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就要加強引導,以學生為主體。
一、根據(jù)課文特點,加強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1.教師要根據(jù)教學課文的特點,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這樣做就是要達到一開課就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如《五彩池》一課,在學生解題之后我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引言為這堂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除了“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必須重視開端的趣味性。
2.創(chuàng)造條件,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得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fā)言有創(chuàng)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這樣,課堂氣氛就十分活躍,學生樂于上語文課,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挖掘學生的潛能。
3.結合教學內(nèi)容,追求新、奇的教學方法。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過,必須使你的每一節(jié)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匯。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xiàn)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像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這種學習境界能使學習者產(chǎn)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語文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于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并且主動尋找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
二、根據(jù)課堂與學生實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目的。
1.加強與學生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讓學生一起制定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學習參與意識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實現(xiàn)既定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課堂教學目標就能順利實現(xiàn)。
2.關愛學生,鼓勵學生勇于表現(xiàn)。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關愛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yè)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課堂內(nèi)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jīng)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勇于表現(xiàn)”。學生通過自己的表現(xiàn),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zhì)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總結出“五讓教學法”: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guī)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可取的。
3.了解學生,調(diào)動學生非智力因素首先,多肯定和獎勵,少批評。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適當引入競爭方法,適度的競爭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培養(yǎng)互幫互學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加強健康的情感教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后進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
4.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讓學生有發(fā)揮的時空。
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營造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huán)境,開放的課外發(fā)展環(huán)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它是促使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主動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努力營造種有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具體實施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實現(xiàn)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制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各種內(nèi)容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并發(fā)展個性特長。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對語文的興趣度。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和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加強教師的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經(jīng)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