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虹
摘 ? ?要: 所得稅費用會計教學無論是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還是高級財務會計教學中都是教學重點和難點。之所以是教學的重點,是因為所得稅費用涉及企業(yè)很多的經(jīng)濟業(yè)務,牽扯到很多類賬戶,它的講解非常復雜,而它的計算和核算又都需要嚴格的分析和判斷才能得出。之所以是教學的難點,是因為所得稅費用會計教學中的定義和名詞,做題的思路和程序都非常抽象和空洞,讓學生難以理解和吸收。所以所得稅費用會計教學的教與學都是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那么所得稅費用案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 所得稅費用 ? ?會計教學 ? ?教學案例
一、既溫故,又溫新
在教學中我先復習利潤總額的形成,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然后從案例中引出教材中兩個新名詞: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案例1:(1)企業(yè)銷售產(chǎn)品,貨款100000元,增值稅17000元,款以收到;(2)收到國庫券利息收入10000元;(3)用銀行存款支付稅收滯納金2000元;(4)月末結(jié)轉(zhuǎn)已銷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產(chǎn)品20000元;(5)企業(yè)有一臺機器原始價值50000元,直線法提折舊,會計5年,稅法8年。要求:(1)計算利潤總額(2)計算應納稅所得額;(3)指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通過案例1的教學使學生很自然地尋找到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這兩個名詞產(chǎn)生的原因和條件。
二、專題剖析,奠定基礎
我針對時間性差異這個專題利用案例2進行了分析(即時間性差異的發(fā)生和轉(zhuǎn)回的核算)。
案例2:某企業(yè)在2003年末以銀行存款150000元購入管理用甲設備,并投入使用。直線法提折舊,會計5年,稅法3年,假設每年計提折舊前的稅前會計利潤為100000元,所得稅稅率為25%。要求:做各年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通過案例2的教學演練,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時間性差異的發(fā)生與轉(zhuǎn)回的計算和核算,并對會計分錄《借:所得稅費用(借:遞延稅款) ?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費用(貸:遞延稅款)》有初步認識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學習本章重點和難點奠定基礎。
三、難點細分,逐一攻破
時間性性差異(又叫暫時性差異)又分為未來應納稅差異和未來可抵扣差異,這是一個非常難理解的兩個新名詞,我又通過案例3和案例4的教學演練將這兩個名詞挖掘出來并進行透徹分析。
案例3:某公司年初支付800萬元取得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年末公允價值為860萬元。
會計核算:購買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成本——800萬元,期末計量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 ? ?60萬元,會計賬面價值860萬元,年末資產(chǎn)負債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 ?860萬元。稅法核算:購買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成本——800萬元,因為稅法不承認這一筆漲價收入60萬元,所以期末計量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仍是800萬元。年末資產(chǎn)負債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 ?800萬元。這樣,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中會計賬面價值860萬元大于計稅基礎800萬元,產(chǎn)生了未來應納稅差異60萬元。分析;這屬于會計現(xiàn)在多記收入60萬元,多記利潤60萬元,多計算所得稅費用15萬元。
案例4:某公司年初支付800萬元取得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年末公允價值780萬元。
會計核算:購買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成本——800萬元,期末計量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20萬元,會計賬面價值780萬元,年末資產(chǎn)負債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 ? ?780萬元稅法核算:購買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成本——800萬元,因為稅法不承認這一筆跌價費用20萬元,所以期末計量時: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仍是800萬元。年末資產(chǎn)負債表列示: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800萬元,這樣,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中會計賬面價值780萬元小于計稅基礎800萬元,產(chǎn)生了未來可抵扣差異20萬元。分析;這屬于會計現(xiàn)在多記費用20萬元,少記利潤20萬元,少計算所得稅費用5萬元。
通過案例3和案例4的教學將本章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這一復雜的問題迎刃而解,將這兩個名詞解釋得清楚明白,也使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復雜問題變得簡單,同時將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定義很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綜合演練,高度概括
案例5:某企業(yè)年末實現(xiàn)利潤總額50萬元,本年發(fā)生如下涉稅業(yè)務:(1)收到國庫券利息收入10萬元;(2)用銀行存款支付稅收滯納金5萬元;(3)有一臺機器,原始價值20萬元,直線法提折舊,會計4年,稅法5年;(4)年初購買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購買成本22萬元,年末公允價值25萬元,要求:(1)指出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未來可抵扣差異,未來應納稅差異);(2)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遞延所得稅負債,所得稅費用。
通過案例5的教學將本章所有的定義和名詞,做題的思路和程序都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jié),使得學生對本章的教學內(nèi)容,本章教學目的和教學結(jié)果一目了然。并對會計分錄《借:所得稅費用 ?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費用 ?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有更深層的認識并做到舉一反三,案例5的教學對演練本章所有習題都有一個引領和示范作用。
總之,在會計教學中運用教學案例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