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國
摘 ? ?要: 新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求新、求異心理較強,這就要求每節(jié)課都有新意,用新鮮的事物、形式或角度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活動的動力,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樹立新意,打破常規(guī),提高學習體育的興趣。
關鍵詞: 游戲化 ? ?評價 ? ?體育教學
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實現“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為學校體育教學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契機。為提高體育課實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錄音、錄像、掛圖等輔助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使體育課教學具有直觀性、新穎性、實效性,有助于實現體育課教學目標。新體育課程標準提出以目標實現統(tǒng)領教學內容,可以選擇多種不同內容、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實現課程學習目標,在這個廣闊的空間內需要教師不斷發(fā)現、探索、耕耘、創(chuàng)造,以便課堂更貼近學生需要。
一、追求開放多樣的教學內容
1.做到教學內容多樣化。根據兒童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每堂課教學內容要多樣化,一般不少于三個項目,各項目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即使同一內容教學也可從不同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學中,可以變換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種姿勢的起跑、搶物跑、折線跑、過障礙跑等,豐富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學內容游戲化。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一般比較簡單,沒有較難技術,可以通過游戲形式進行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改造,讓學生體驗樂趣的同時掌握一定技能。如隊列隊形練習時進行游戲化改造,利用學大雁排排隊、推火車等形式,提高學生練習積極性。
3.做到教學內容循環(huán)化。教學內容的單一重復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術,易引起學生厭煩,可以對多個內容進行一定循環(huán),每節(jié)課可從不同點切入,每節(jié)課的切入點要有一定聯系和提高。這樣每節(jié)課滲透新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4.做到教學內容生活化。許多教學內容和生活緊密相連,教學內容生活化可從兩方面切入,一方面教學內容設計的主題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如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過獨木橋——兩手側平舉,足尖跳;盤山道走——曲線行進。另一方面可以引用學生日常玩耍中對教學內容有幫助的活動,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堅持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完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教學方法,運用合理、新穎的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教學形式要多樣,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復雜的相互作用使教學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統(tǒng)一過程,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能使學生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例如,分組輪換、小組合作、競賽、展示互動、探究討論等,可以增強教學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1.教學主題要多角度。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針對這一點進行情景教學,課上先把學生的思維引入童話意境中,再滲透教學內容,使單調的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主題可以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電影,或者生活中的某一個場景等。
2.教師言行要有魅力。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一節(jié)課,學生就能判斷這位教師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而教師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舉止體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手勢、眼神、語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勢指揮、眼神暗示、語言激勵”的組織方法。實踐中要善于總結和挖掘其中內涵,使自己的言行更貼近學生,提升課堂教學的魅力。
三、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興趣
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就像舞臺上的道具對演出效果起的作用一樣,多種教學手段的介入能提高學生興趣。
1.視覺的刺激。圖片是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具有逼真、形象、美觀、新穎等特點,多變的圖片不斷給學生全新感受,激發(fā)學生活動欲望。還可以把活動場地安排畫在紙上,幫助小學生理解授課的意圖。始終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體育骨干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從觀察到教師結合圖片闡述,到學生實踐體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多媒體的運用。適當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需要,精心設計一些多媒體課件可以開闊學生視野。這個課件可以是有關技能學習的,或者體育常識方面的,也可以是體育欣賞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優(yōu)美的藝術造型、簡明的文字顯示加上生動的語言解說總能給學生深深的觸動。
3.聽覺的變換。除了哨音,可以通過音樂、小號、鼓聲對學生產生刺激,如學動作時,播放有節(jié)奏的音樂,讓學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賽時,用音樂渲染氣氛,用小號和鼓聲加油助威,所有學生都會身心愉悅。
四、多樣評價,體驗成功
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因此,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做深入了解和仔細觀察,只要有點滴進步,哪怕是隱性的,也要給予大張旗鼓的表揚與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自信心,為合作學習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小組自評、組際互評、師生共評相結合,促進學生合作學習達到碰撞、融合、升華的較高境界。并通過小組內自評不斷完善學生合作技巧,提高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榮辱與共,息息相關”的團體意識,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效。
四、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優(yōu)化策略
合作學習著眼于全體學生,特別是那些體育基礎較差或學習有障礙的學生,使他們普遍實現課程目標,促使他們喜愛學校、喜愛班級、喜愛同學,具有與人交往協(xié)作活動的能力。在實踐中,通過組內異質結構分組技術和組間同質結構分組技術,促使學生相互支持和幫助,保證每個學生有公平取勝的機會,從而建立起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對成功的期望。把競爭手段與合作活動有機結合,使帶有競爭色彩的獎勵或評價成為促進學生不斷合作的動力。
此外,在場地和器材方面多下工夫,注意開發(fā)設計,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傊?,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而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知識獲得和能力培養(yǎng),應當是在主體意識支配下的自覺行動,只有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抓住新課程的本質,必能實現“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