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百所“野雞大學”黑名單曝光
“野雞大學”從來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年年歲歲的“畢業(yè)生”不同,歲歲年年的“野雞大學”卻相似。
臨近高考,一份210所中國“虛假大學警示榜”引起關注。這個榜單,是由民間高考資訊平臺“上大學”網(wǎng)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三次發(fā)布的,共涉及全國18個省和3個直轄市,其中標注辦學地點為北京的虛假大學最多,超過95所。
這些高校多冠以“中國”“北京”“首都”等字樣,以“經(jīng)濟”“貿(mào)易”“財經(jīng)”“金融”“科技”類居多。仔細辨別,這些“國”字頭、“京”字頭,帶著“財經(jīng)”“金融”等名頭的大學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甚至連辦學資質都不具備,是名副其實的“野雞大學”。
“野雞大學”不過是民間的形象說法,正式的說法是“虛假大學”,就是指不具招生資格、沒有辦學資質、涉嫌非法招生和網(wǎng)絡詐騙的所謂“大學”。
這些“野雞大學”,很大一部分是由原來的函授學校、培訓學校,甚至補習學校轉變而來,如此次上榜的北京經(jīng)濟管理學院,江西贛南學院,均是民辦函授學校,學校無高招資格,只能培訓,但卻打著頒發(fā)國家承認學歷的幌子,大肆詐騙,屢試不爽。
二三線城市的信息來源不夠順暢,致使很多學生和家長誤入歧途。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有學生入學發(fā)現(xiàn)被騙的事件發(fā)生,榜單的公布,對于這一部分學生和家長而言,在填報志愿、選擇學校時,極具參考價值。
這些“野雞大學”行騙的法寶,就是國家承認學歷。沖著這一點,還有不少“野雞大學”的“受害者”,在明知學歷有問題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就讀。小說《圍城》中,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后從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登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鍍金”后回國,以便找個好工作。這個“克菜登大學”也是“野雞大學”。
學歷本是證明求學經(jīng)歷的憑證,和能力無關,和道德的高下無關,現(xiàn)實卻是,似乎一紙文憑才是我們未來行走江湖的護身符。也因為這種功利需求,使得一些“需要文憑”的學生,和“野雞大學”之間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今,本土“野雞大學”來襲,洋“野雞大學”,面對的是方鴻漸這樣的高端需求,而本土“野雞大學”,價格則更平民。這就是為何“虛假大學警示榜”年年發(fā)布,卻又年年都有新的“大學”拔地而起的原因。
(本刊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