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云
摘 要: 就語文教學中的迷茫,作者提出了三個最基本卻又最有深意和難度的三個問題,即語文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厭倦、疏遠、拋棄了語文?語文教學怎樣才算有效?語文學習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面對這三個問題,作者嘗試挖掘了它們的深層次根源,并結合教學實踐,從語文學科本身、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因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 語文學習 自覺行為 教學方法
一
就我所接受的三十來年的母語教育和十五年的語文教學而言,我時時有一種迷惘,我總在反復思考這樣幾個問題:語文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科?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厭倦、疏遠、拋棄了語文?語文教學怎樣才算做到有效?語文學習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現(xiàn)我就教學體會談談看法,與同仁們交流。
我覺得語文學習是一種長期的、細致的、緩慢的、積累的過程,是吸收、釋放、再吸收、再釋放的過程,也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闪钊朔浅擂蔚囊粋€事實是,語文這種處處存在的狀態(tài)被人忽視,就像我們時刻呼吸空氣而忽略它的存在一樣。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厭倦、疏遠、拋棄了語文?我覺得有以下一些因素:
(一)非常“穩(wěn)定”的成績。一些同學的語文成績從入學到畢業(yè),幾乎很難有大的突破。自己背了那么多,抄了那么多,寫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題,但成績提升的空間很小,甚至有時出現(xiàn)倒退,感覺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他們認為,語文好好學也那樣,不學也那樣,壞不到哪里去,所以漸漸干脆不如不學。
(二)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老師的授課只拘泥于課本,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不講,學生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老師照本宣科,學生昏昏欲睡。老師上課方式的單一和知識面的不寬泛、不深入讓學生的期望落了空。
(三)語文活動的急功近利。語文活動過于追求它的最快結果,這種求快的做法其實在無形中破壞、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搞一次演講比賽,就期望學生都能成為演說家;看一部電影,就讓學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觀后感;參加一次課外活動,就得寫體會、感受,等等,并且這些要求都催促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學生根本沒有理解、回味、提升的時間。因此,這樣的活動不僅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反而讓他們品味、領略語文之美的期待和興趣。
(四)語文教學脫離實際生活。課題教學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定性傳授,不注意和學生的切身利益和生命體驗聯(lián)系起來的語文,必然是沒有生命力的語文。比如在品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本來應該是在“品”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但我們不自覺地把《大綱》、《考綱》引進來,讓文學的美感被肢解,這樣,文學的美感何在?
(五)語文老師缺乏一技之長。我們應當根據自身的條件,發(fā)現(xiàn)、挖掘、培養(yǎng)閃光點,練好、練精一技之長,成為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殺手锏,那樣才能打造有魅力的課堂?;蛏评收b,或善書法,或博古通今,或可出口成章,或富于親和力,或善啟發(fā)誘導,或善講詩詞曲賦,或善評書快談。
二
基于這些問題,語文教學怎樣才算做到有效,語文學習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是我們應該反思最多的問題。
(一)聯(lián)系實際,撥動心弦。語文教學要真正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真正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他們的心靈受到震動。品讀一篇課文,要善于聯(lián)系學生的心理、生活實際,真正喚起他們內心對語文之美的渴望。一部電影,一次演講,一次運動會等都是如此。要突破《大綱》的約束,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激發(fā)、解放和震撼。
(二)淡化功利,豐富課堂。語文學習要時時以應付考試為出發(fā)點,語文課堂套上了高考的種種桎梏,急功近利,舉步維艱,這樣的課堂是不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這種功利化必然導致課堂形式單一化、知識面狹窄等。因此,語文課堂應該是豐富的,教室、圖書館、操場、食堂、宿舍、社區(qū)等,依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完全可以把這些地方當做課堂為學生上一節(jié)課,這樣的課堂才會讓學生真正刻骨銘心。
課堂內容更應該是豐富的,小說、散文、戲劇、詩歌、電影、電視、經典流行歌曲等均可進入課堂,只是要找準他們學習的切入點和能力訓練、提升點,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喜歡上語文。
(三)尊重規(guī)律,貼近人性?!疤煜麓笫卤刈饔诩?,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語文學習要從小事做起,從簡單的事做起。每一件小事、易事都要貼近生活、貼近人性。比如記敘文寫作訓練,先從各種修辭做起,不能貪多圖快。要抓住學生生活中的各種關注點,和語文學習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感覺到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四)精選精煉,培養(yǎng)思維。語文訓練的選題一定要精,讓學生能舉一反三。2013年北京市高考語文狀元孫婧妍148分的高考成績靠的不是題海戰(zhàn),而是對語文有濃厚的興趣、廣泛的閱讀和模仿性、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
(五)苦練內功,提升價值。語文教師應當經常充電,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力爭做到有一技之長,使自己成為一條用不枯竭的小河。
(六)以誠育人,砥礪自己。在語文教學中,敢于做真實的自己,敢于說真話,和學生坦誠相見,平等相待。海德格爾說:人,詩意的棲居。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娨獾厣钤趯W生中間,與這些充滿活力的學生在一起學習、競爭、提高呢?只有這樣,教育激情才會煥發(fā),才能真正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育自己。
總之,語文教學應當從語文學科本身的意味和美感出發(fā),從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的良知出發(fā),尊重學生的求知規(guī)律,貼近生活,貼近人性,激發(fā)興趣,淡化語文學習的功利性,努力提高自身素養(yǎng),形成教學風格,做深受學生歡迎的、教父式的語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