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瀾
摘 要: 作者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初中歷史新課標》為出發(fā)點,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師素質的提高等方面談談自己的嘗試和體會。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什么呢?現(xiàn)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以《初中歷史新課標》為出發(fā)點,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師素質需要提高等方面談談自己對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所做的探索。
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學生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而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開端引趣。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就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使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fā)起來。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積極參與競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有了競爭。讓學生在參與競爭中入迷,競爭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從而進一步調動積極性??桃馇笮?,同樣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課堂每次是一樣的,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變化。教師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此外,在課堂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面,發(fā)展學習興趣。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學過的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欲望便會愈來愈強烈。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通過聽歌精心設疑、創(chuàng)設優(yōu)化的教學情境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策略的運用
1.教學要與實踐結合。
歷史學習由于學科和時代的特點往往讓現(xiàn)在的學生產生一種歷史無用論的觀點,從而影響歷史學習積極性,所以我們還要講究歷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這堂課就做到了歷史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提高了興趣,更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2.教學手段多樣。
在一堂課的教學之中,要從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出發(fā),多角度、多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拿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課來說,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特點采取資料介紹、觀看影片片段、課本劇、辯論賽等多種手段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但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段運用要適當,不可過多過濫,本末倒置。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策略。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
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多樣化,允許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fā)展。
5.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師生間、學生間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舞臺。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xié)調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時也進行合作交流,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又對學生的合作教學起到反作用。
6.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
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xiàn)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7.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F(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于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三、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素質和課堂有效教學有直接關系,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要如何轉變呢?首先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掙脫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開展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次,教師不僅要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進行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學生。此外,自我反思、開展“教師合作”等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總之,提高教學有效性,打造高效課堂,關鍵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特別是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歷史教師必須更新理念,加強學習,提高素養(yǎng),善于反思,勇于創(chuàng)新,勤于實踐,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