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淼
摘要:法治素養(yǎng)是教師的必備素養(yǎng),同時在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新形勢也對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應更好地肩負起教育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的責任,通過多種途徑自覺提升法治素養(yǎng)。
關鍵詞:教師 法治素養(yǎng) 提升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0-0003-02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時指出,要在全社會加強憲法宣傳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讓憲法家喻戶曉。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時期,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與作用。
一、法治與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內涵
法治不同于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而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它是一種社會意識,是指依法治國要以法的精神來治理國家,是一個蘊涵價值理想和精神意義的概念。其內包含民主、自由、平等、尊重個人價值等實體價值原則:其外包含法律至上性、法律普遍性、法律可操作性等形式價值原則。它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法治素養(yǎng)的特殊性。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是指已經內存于教師身上,能夠比較穩(wěn)定地影響教師行為、符合法治社會要求的知識觀念、情感意志、心理定勢等文化的和精神的因素。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需要有較高法治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養(yǎng)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法治素養(yǎng)
1.擁有法治精神。習近平同志說過:“人們沒有法治精神、社會沒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根之花、無源之水。從客觀上說,法治并不體現(xiàn)于普通民眾對法律條文有多么詳細的了解,而在于在日常行為中時刻體現(xiàn)規(guī)范意識?!彼哉f,法治需要培育法治精神,需要將規(guī)范根植于每個人的心中,需要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的自覺守法和自我管理,更需要各行業(yè)、各領域的從業(yè)者,在實實在在的自律和自我管理中,一點一滴培養(yǎng)起社會責任意識和法治精神。對于廣大教師而言,只有擁有法治精神,才能將法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法的意義、法的精神才能真正展現(xiàn)出來,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終落地。
2.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思維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它是一個文化范疇。當前,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引導每一位公民學會運用法治思維,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讓法治思維長到心坎上,融入生活中。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更應帶頭做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既要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又要學習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既要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又要學習與時俱進的法治理論。久而久之,形成自身價值觀和態(tài)度上對于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形成法治信仰并內化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
3.鍛造法治人格。法治人格是指一個人具有的法治修養(yǎng)與德治修養(yǎng)相結合、內在修煉與外在行為相統(tǒng)一而展現(xiàn)出的獨特個性、尊嚴、價值和人格品質的總和。法治人格是一個人的品質、行為和習慣。它既是法治思維與法治價值觀念內在化的體現(xiàn),也是知法、懂法、守法外化于行的重要基石。習總書記指出:“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币虼耍處熞獛ь^信仰法律、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要求自己,崇尚正直、正派、正氣,使教師的法治人格氣質成為培育學生法治精神的重要影響力,從而更好地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推動社會法治風尚的形成。
三、新時期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途徑
(一)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構建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主平臺
文化是學校的靈魂,它代表著學校的追求,蘊含著學校的價值,決定著學校的未來。法治文化建設是法治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基礎。校園法治文化建設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緊緊依托當前依法治國的大背景,加快學校法治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全面推進依法治校、依法執(zhí)教,讓校園真正發(fā)揮出傳遞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素質和普及法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各項活動,應成為法治文化的有效載體,使教師在參與校園生活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梢酝ㄟ^開展法治實踐活動,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上法律基礎課程教育,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公共文化設施,以及通過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多形式、多角度、多維度宣傳法治文化思想,讓教師更多地將教書育人生活實際與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相結合,為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法治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提供主平臺。
(二)完善法治教育配套機制,增強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助動力
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有賴于實踐,有賴于學校法治文化的建設,有賴于學校法治教育配套機制的完善。學校法治教育機制的完善,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教師法治素養(yǎng)的培訓。把法治素養(yǎng)納入教師的職業(yè)規(guī)劃中,統(tǒng)籌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通過遠程教育手段,如教師研修平臺,推進教師的在職進修培訓和學習成果累計;另一方面加強教師法治素質的階段性考核。在當前的考核機制中法治教育是粗線條型的,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將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納入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把能不能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依法執(zhí)教,作為考察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內容,優(yōu)先提拔法治素養(yǎng)好的教師充實到教師干部隊伍中去。這對于提升教師法治素養(yǎng)、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應將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教師真正意識到法治素養(yǎng)與自身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才會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自動提升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
(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堅定法治信仰,增強教師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內在力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崇高的價值引領,需要堅定法治信仰。首先應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核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基本政治理論水平,與時俱進地關注時事動態(tài),深入學習當前的政治理論,在學習中深刻領會黨中央、總書記的重要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內涵,自覺融入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中。在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求教師堅定法治信仰。將教師的守法精神、法治意識演變成法治信仰,自覺增強對法治的認同和自信,把法治信仰化為一種信念、一種擔當,讓教師明確自身切實肩負著法治信仰建設的重大任務,是法治教育的主力軍。讓教師深刻體會到只有自身擁有法治精神、堅定法治信仰才能在日常行為中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才能在教學工作中有所作為,才能更好的把教書育人的實際與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相結合,切切實實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衛(wèi)者。
責任編輯 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