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天
收藏大熱之下,無論是民間收藏家、還是國家文博單位,要保護好這些珍貴文物,已經(jīng)成為大家的共識。文物傳遞的文化力量,也似乎在“且藏且珍惜”下,對這些文物進行著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保護。
1937年夏天,馬寅初先生應邀到廬山,出席蔣介石召開的“社會賢達懇談會”。他到江西后,就去訂制了一套茶具?;氐胶贾荩统塑噥淼轿覀兗引埾枥锒?。因為弄堂窄,車進不去,他只好捧著茶具進來。一見到家父朱孔陽先生,就緊緊握住家父的手,說:“下回握手不知要到什么時候呢……”然后就講起“懇談會”的事。他說:“蔣介石這回下了決心,真的要抗日了。已經(jīng)準備遷都大后方?!彼又f:“我也算個頭面人物了,是必須跟政府走的。而你呢,是做社會工作的……”他用家父自我調(diào)侃的話說:“你是青紅幫——做青年會、紅十字會工作的,沒有關(guān)系的。你要留下來,多為民眾做些事情?!?/p>
他捧起茶具,鄭重地說:“我知道你愛喝茶,這是我在江西景德鎮(zhèn)特地為你訂制的茶具。你每天喝茶的時候,觀物思人,不忘記我這個老朋友!”馬寅初說著說著激動起來:“我相信中國人團結(jié)起來,全民抗戰(zhàn),中國一定不會亡!我堅信抗戰(zhàn)必勝!等到抗戰(zhàn)勝利的那一天,我們再見面,就用這套茶具,泡上一壺濃濃的龍井茶,以茶代酒,共慶勝利!”家父的情緒也隨著馬寅初的話激動起來,兩人又一次緊緊握起了手,久久不愿松開……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了。家父和馬寅初先生都回到了杭州。馬寅初再一次來到龍翔里。還沒有等暢敘別后衷腸,馬寅初就迫不及待地要家父拿出那套茶具來。待家父捧出這套擦得锃亮的茶具,沏好一壺上好的龍井香茶,兩人高高地舉起了茶杯,滿含勝利喜悅的淚花,同時發(fā)出了爽朗的歡呼聲:“為勝利干杯!”聲音傳出了窗外,回響在龍翔里的上空,匯合到杭州全城歡慶勝利的海洋之中……
這套茶具,是兩位愛國老人拳拳之心的見證,記錄了二老對“抗戰(zhàn)必勝”的堅定信心,也記錄了他們的高尚情操和深厚友誼。作為革命之物,這套茶具已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收藏。這套茶具包括一個茶盤、一個茶壺和四個茶杯,每件都有這樣的名款:“丁丑夏月 孔陽先生惠存 馬寅初謹贈。”
朱孔陽小史:
朱孔陽先生(1892-1986)字云裳,號云常、庸丈,上海松江人。當代書畫家、社會活動家。上海文史館館員,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箲?zhàn)初期,擔任杭州基督教青年會代總干事、杭州紅十字會會長??箲?zhàn)后援會浙江省分會常委兼杭州留守,非常時期難民救濟委員會浙江省分會常委兼收容組組長、萬國紅十字會杭州分會常委、杭州華洋慈善團體聯(lián)合救濟委員會常委兼華總干事。
抗戰(zhàn)初期,他聯(lián)合和組織杭州各民眾團體、慈善機構(gòu),辦起了當時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臨時傷兵醫(yī)院(在靈隱寺),前后救治了抗日將士近千名。又在各處辦起了難民收容所24處,并自任青年會難民收容所主任。這些難民收容所,在日寇進占杭州肆意燒殺搶掠的血雨腥風中,收容安置和遣送了難民近三萬人。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