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榮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既學到知識,又增強能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和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啟迪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談一些做法和認識。
關鍵詞:設疑激趣;直觀展示;實際生活
在人教版選修2006版以前,課本里提到在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會分泌淋巴因子,其作用是能增強相關免疫細胞的作用,誘導產生更多的效應T細胞,增強效應T細胞的殺傷力。
在人教版選修2006版以后,在課本的插圖上標明:在體液免疫過程中,T細胞除了傳遞抗原,還分泌淋巴因子。但是,在課本的文字說明部分卻沒有關于淋巴因子的說明,只是在講細胞免疫的時候提到了效應T細胞會分泌淋巴因子。其作用與2006版以前的教材相同。
現行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四節(jié)“免疫調節(jié)”這節(jié)內容中只在體液免疫中提到淋巴因子,認為T細胞產生了淋巴因子,促進了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但在細胞免疫中未提到淋巴因子。
可見,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淋巴因子所產生的部位不一致,所在的免疫途徑不同,這種變化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那么在體液免疫中和細胞免疫中淋巴因子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教材的變化又是為什么?
一、T淋巴細胞的起源與分化
胸腺依賴淋巴細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也可以簡稱為T細胞,來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F代免疫學認為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細胞或前T細胞遷移到胸腺內,在胸腺激素的誘導下分化成熟,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成熟的T細胞經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賴區(qū)(扁桃體、脾臟、淋巴結等)定居,并可經淋巴管、外周血和組織液等進行再循環(huán),發(fā)揮細胞免疫及免疫調節(jié)等功能。T細胞的再循環(huán)有利于廣泛接觸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加強免疫應答,較長期保持免疫記憶。T細胞的細胞膜上有許多不同的標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體。這些表面標志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在細胞和細胞、細胞和抗原之間的識別上具有重要作用。T細胞是相對復雜的不均一體,又不斷在體內更新,在同一時間可以存在不同發(fā)育階段或功能的亞群,分類如下:
T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發(fā)育成為具有多種功能的亞群,在血液中發(fā)揮各種免疫功能,可以存活數月至數年,現將T細胞各亞群簡介如下:
輔助T細胞:Th細胞占血液T細胞總數的33%,它們具有輔助B細胞產生抗體和輔助殺傷T細胞、殺傷靶細胞的功能。
抑制T細胞:Ts細胞約占血液干細胞總數的5%~10%,Ts細胞通過抑制T、B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來阻止T、B發(fā)育成各自的效應細胞,從而抑制了效應T細胞的作用和抗體的產生。Ts細胞通過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抑制作用,能夠將過高的免疫反應調節(jié)到正常狀態(tài),以維持體內免疫的平衡。Ts細胞異常時,會引起一些疾病,例如,Ts細胞增多或功能亢進時,會引起免疫缺陷等。
殺傷T細胞:Tc細胞能夠殺傷病原體感染的細胞、腫瘤細胞或移植物等靶細胞。它的殺傷方式主要是與靶細胞直接接觸,使靶細胞溶解。
記憶T細胞:Tm細胞是一部分T細胞在分化發(fā)育過程中停止下來而形成的,它們可以長期存活并保持對抗原的記憶,當Tm
細胞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時,就能夠產生較強的回憶反應,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各種T細胞亞群,并在特異性免疫反應中發(fā)揮各自的功能,將抗原消滅掉。
二、淋巴因子的種類
淋巴因子是指主要由免疫細胞分泌的能調節(jié)細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根據淋巴因子主要功能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白細胞介素
主要由淋巴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誘導淋巴因子和多能造血干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已經發(fā)現多種。
2.干擾素
分為α、β和γ干擾素三種,分別由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殺傷T細胞產生,干擾素作用于正常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能使細胞進入抗病毒狀態(tài),干擾病毒在正常細胞內的繁殖。
此外,還有腫瘤壞死因子、轉化生成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等。
三、淋巴因子的產生及其作用
在體液免疫過程中,參與處理、呈遞抗原的是輔助T細胞(教材中籠統地說成是T細胞),并且可通過釋放淋巴因子來刺激B細胞,使之快速大量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因此,淋巴因子參與了體液免疫過程。
在細胞免疫過程中,殺傷T細胞活化后,其細胞內基因表達調控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如細胞內合成許多顆粒酶、穿孔素等破壞靶細胞的物質,還有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淋巴因子來加強其對靶細胞的殺傷作用。干擾素是一種對病毒復制有強烈抑制作用的細胞因子,如果靶細胞是一種病毒感染的細胞,那么,干擾素將發(fā)揮很強的抗病毒作用。腫瘤壞死因子作為一種淋巴因子對靶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尤其是體內發(fā)生癌變的細胞。因此,淋巴因子也參與了細胞免疫過程。
四、對教材的解讀與處理
教材中體液免疫中的T細胞其實就是輔助T細胞,而細胞免疫中的效應T細胞其實就是殺傷細胞。在現行的新課標中,為了降低難度,只是讓學生了解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基本過程而已,未作深入闡述。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適當向學生說明T細胞分為輔助T細胞、殺傷T細胞、記憶T細胞等。一是因為參與體液免疫的是輔助T細胞(教材籠統地稱為T細胞);發(fā)揮細胞免疫效應的是殺傷T細胞(教材中是效應T細胞)。二是因為淋巴因子確實是由輔助T細胞和殺傷T細胞分泌的(教材認為淋巴因子是由T細胞或效應T細胞分泌的)。
參考文獻:
馬清源.對高中教材中免疫內容修改的理解[J].中學生物教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