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潔云
【摘 ? 要】“反思性實踐”是當下教師教育研究的主題詞之一,是教師教育職業(yè)培訓模式之一,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取向之一。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研究解決教學問題以及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梳理和分析國內外學術界基于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反思性教學的廣泛探討,重新審視反思性教學,以利于教師對反思性實踐內在科學性的準確理解,并為后續(xù)研究確立研究基點。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反思性實踐;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20-0051-02
反思性教學在提供一系列師資培養(yǎng)新方法的同時,拓寬了師資培養(yǎng)與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思路;有助于培養(yǎng)教師更為開闊的教學視野,使他們先前的內在信念和實踐知識外化,形成新的認知和闡釋問題的方法。本文試圖在回顧和分析國內外有關反思性教學文獻的同時,重新審視反思性教學,以利于教師對反思性實踐內在科學性的準確理解,并為后續(xù)研究確立研究基點。旨在幫助教師更準確地理解反思性教學,積極探討和促進反思能力的形成,進而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反思活動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jù)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于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反思活動是一種得以產(chǎn)生思維活動的懷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難的狀態(tài),更是一種為了發(fā)現(xiàn)解決這種懷疑和消除這種困惑而進行的探索、搜集、探究的行為。反思實踐立足于特定的教育情境,解決特定情景中的問題,在行動中進行反思,獲取實踐學識。教學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意識到自己的緘默知識,并加以激活、評判、驗證和發(fā)展,使之升華為教育理論。
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研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熊川武區(qū)分了經(jīng)驗性反思和科學性反思:經(jīng)驗性反思是個體自我的反省性“回顧”,雖然具有批判性,但由于沒有依靠實踐的驗證難保證其反思結果的合理性;而科學性反思在具有批判性的同時,還具有群體性和實踐性,它不止于內隱的心理活動,而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說、通過實踐檢驗的完整過程。
從以上綜述可以看出,反思既是一種自我批判的反省性活動,也是一種合作互動性質的交流活動。形成一種自我批判的態(tài)度比較難的,只有在合作和協(xié)作的氛圍中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要以實踐社團的模式展開反思實踐活動,教師以此評判性評價同事的教學實踐。
二、反思性教學的反思水平
Manen對反思性教學進行層次和成分要素分析,指出反思性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反思技能和技術的有效性,在這個層次上主要反思如何從眾多的教育理論、課程原理、教學策略中做出最適切最有效的選擇。第二,實踐性反思,主要反思課程價值觀的一致性,在理解課程的本質基礎上進行反思。第三,批判性反思,主要反思道德倫理、社會規(guī)則、組織機構等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規(guī)范性準則。
而Jay and Johnson把反思性實踐分成三個必要階段:描述,比較和批。描述階段是指問題設置階段,教師決定教學中的任一方面成為反思的中心。在比較階段,教師會思考教學結構意外的內容,比如去理解其他同事對自己教學的看法,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框架,從而發(fā)現(xiàn)可能遺漏的部分,更好全面地理解教學情境以及其復雜性。在批判階段,教師會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教學選擇,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或對策。
在廣泛閱覽了相關文獻,根據(jù)反思程度的深淺,Larrivee 又把反思實踐分成四個類別:零反思(教師對學生和上課情況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即最自然的反映);表面式反思(教師對那些能幫助完成既定目標的方法和策略進行反思);教學式反思(針對教學目標,基本理論方法以及理論原則和實踐之間關系進行反思);批判性反思(反思課堂實踐中倫理道德內涵給學生帶來的影響)。
上述文獻對反思實踐進行了不同角度的闡釋和提出了對反思步驟或階段的不同描述方法,為反思性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涵和想象,有助于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提高其專業(yè)化發(fā)展。
三、反思性教師的培養(yǎng)模式
教師培養(yǎng)模式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學徒型”、“應用科學型”和“反思型”。培養(yǎng)的重點也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了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Wallace系統(tǒng)地闡述了外語教師職能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反思模式,如下圖1所示:
在此模式中,間接知識和先前實踐經(jīng)驗為教師提供實踐與反思的源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通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這一循環(huán)來達到教師本身的專業(yè)化職業(yè)能力,這一過程不斷循環(huán),形成教師的專業(yè)能力。
國內許多專家學者也不斷發(fā)現(xiàn)反思性教學能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形成了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反思取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踐一反思取向認為,教師主要不是通過“接受”外來知識,而是通過“反思”更清晰地理解自己,并在此基礎上自我更新與重建,實現(xiàn)教師之“人”與教學之“事”雙重發(fā)展的。高翔和王薔提出反思能力是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也是當前外語教師教育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反思是教師自我發(fā)展、形成職業(yè)能力的必由之路。
四、反思性教學的主要方法
教師自己或與別人合作,運用一些方式和工具進行反思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和關鍵途徑。進行反思性教學有多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實施運用如下的方法:日記反思、聽課觀摩、課堂錄像和行動研究等。
教師學習日志和學習錄音對教師反思的作用。蹩腳的日志通常有兩類:記流水帳或一般性經(jīng)驗總結;而出色的日志應該解決問題、受到啟發(fā)、對實踐經(jīng)驗的理性化。所以,出色的反思日記是教師教學重要的思想積累、材料積累、經(jīng)驗積累,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行批判性反思、分析和評價,以此來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工作,促進專業(yè)發(fā)展。
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的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也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觀摩與討論的目的在于,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來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時,往往局限于個人的視野而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足之處,而同事之間的觀摩和討論可以為教師反思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鑒。
此外,還可利用錄像記錄教師課堂教學片斷,不僅反思該教師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也可通過觀察其他教師的授課情況,從同事教學錄像中獲得啟示和靈感。錄像能生動記錄和展現(xiàn)課堂教學的直接性和復雜性,以便教師更好的把理論聯(lián)系到實際中。與日記或日志相比,錄像的方式更直觀,教師可以反復的觀看,能夠詳盡地反映教學全過程。通過這種直接的方式,觸發(fā)新教師對教學的反思性思考,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
行動研究就是“實踐改變實踐”的過程,并通過一系列的探索,來改善教學的實際成果;對所學知識進行批判性反思,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用的教學知識,為以后的實踐和研究提供借鑒。行動研究是教師為保證教學的成功,以選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的各種行為作為意識對象,不斷積極主動地進行計劃、評價、反饋、檢查、調控和改進的行為過程。
五、反思性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與研究趨勢
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中舉足輕重,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總結得失才能不斷提高。從文獻量來看,自新課程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教師了解、認識到了教學反思的重要價值,并付諸了實踐。但遺憾的是,在實踐中,還有很多教師存在缺乏反思意識、反思效率低下、反思方法欠缺等問題。張穎通過調查個案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聽課目的卻主要是評估別人的教學,把寫教學反思看作額外負擔,為了反思而反思,不僅無法從中得到收獲與進步,反而成了教學反思的奴隸。不少教師的教學反思多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的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
基于對國內外有關反思教學的綜述和研究,筆者從整體角度探究反思性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其未來的研究趨勢。第一,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一種強有力的措施,但如何提高教師真正有效地反思還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第二,各學校應多提供教師在職學習進修的機會,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學習他人先進經(jīng)驗的機會。所以未來的研究可以針對學校如何支持和幫助教師進行科學地反思展開。第三,要成功地進行反思,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和歸宿,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分析和思考,那么反思的意義和價值就能充分發(fā)揮,未來研究可以針對教和學有機結合的反思模式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穎.“反思性教學”離我們有多遠[J].國外外語教學,2003,(2): 13-17.
[2]Crandall,J.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0,(20):34-55.
[3]約翰·杜威.我們如何思維[M].伍中友,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4]唐納德·A·舍恩.反映的實踐者:專業(yè)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M].夏林清,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5]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3,(10):155-156.
[6]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7]熊川武.反思性教學的理論和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4-9.
[8]周躍良.信息化環(huán)境中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9]高翔,王薔.反思性教學:促進外語教師自身發(fā)展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2003,(2):87-90.
[10]喬虹.教學反思中的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8):21-22.
(編輯: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