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濤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及其病理特點。方法:擇取在我院接受胃癌前病變治療的且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入院的患者76例,對這76例入院診療的胃癌前病變患者按奇數(shù)、偶數(shù)診療的先后順序分組。結(jié)果:研究組胃癌前病變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2.11%,參照組僅為73.68%,組間比較,研究組的治療方式更具有優(yōu)勢,p<0.05。結(jié)論: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胃炎系列方;胃癌前病變;臨床效果;病理特點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胃癌前病變是一個多步驟癌變的過程,即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xiàn)的病變稱之為癌前病變[1]。此次研究主要分析研究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及其病理特點,內(nèi)容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取在我院接受胃癌前病變治療的且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間入院的患者76例,對這76例入院診療的胃癌前病變患者按奇數(shù)、偶數(shù)診療的先后順序分組。奇數(shù)則為參照組,而偶數(shù)則為研究組。
其中,參照組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3:15,共有38例,其年齡在23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43±5.47)歲。
研究組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1:17,共有38例,其年齡在24歲至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8.76±5.55)歲。
經(jīng)統(tǒng)計學確認,組間胃癌前病變患者其年齡結(jié)構(gòu)、性別比例等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后,P值在0.05以上。
1.2治療胃癌前病變的方法
1.2.1參照組:對該組胃癌前病變患者使用胃復春片劑進行治療,一天三次,一次四片。治療3個月。
1.2.2研究組:對該組的胃癌前病變患者使用胃炎系列方治療,其中肝胃不和患者,使用含有烏賊骨、麥芽各15g以及八月札、半夏、川芎、香附、郁金、白芍、枳殼、柴胡各10g的胃炎系列方Ⅰ號進行治療;脾胃虛弱者,使用含有木香、炙雞金、炒扁豆、白術(shù)各10g以及黃芪、山藥、甘草、茯苓、黨參各15g和3g砂仁的胃炎系列方Ⅱ號進行治療;胃陰不足者,使用含有20g生地、3g川連、12g天花粉、15g麥冬以及柴胡、當歸、陳皮、玄參、玉竹、沙參各10g的胃炎系列方Ⅲ號進行治療;胃絡(luò)淤阻者,使用含有九香、桃仁、香附、紅花、川芎各6g,丹參、枳殼、丹皮、元胡、當歸各10g以及20g白花蛇舌草的胃炎系列方Ⅳ號進行治療。均是一天一劑,早晚兩次分服。治療時間為3個月。
1.3觀察評價指標
無效表示病情未獲得任何改善。
有效表示炎癥以及其他癥狀得到了改善,黏膜病變縮小程度大于等于50%且IM減輕程度、Dys與腺體萎縮情況均改善超過一個等級。
顯效表示炎癥以及其他癥狀消失,黏膜病變基本消失且IM減輕程度、Dys與腺體萎縮情況均改善超過二個等級[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將參與此次研究的76例胃癌前病變患者的相關(guān)情況數(shù)據(jù),于此次研究結(jié)束之后,準確無誤地錄入進SPSS19.0軟件中做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其對比方法是χ2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qū)間,即當p值在0.05以下,可以表示此次實驗研究的參照組和研究組之間治療方式數(shù)據(jù)具有明顯的差異,存在著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附表.組間胃癌前病變患者其詳細的療效數(shù)據(jù)表
組別 例數(shù) 無效(例) 有效(例) 顯效(例) 總治療有效率(例,%)
參照組 38 10 18 10 28(73.68)
研究組 38 3 9 26 35(92.11)
χ2 - - - 4.547
p - - - <0.05
研究組胃癌前病變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2.11%,參照組僅為73.68%,組間比較,研究組的治療方式更具有優(yōu)勢,p<0.05。詳細的療效數(shù)據(jù)參見附表:
3.討論
胃的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fā)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即胃黏膜的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主要伴存慢性萎縮性胃炎。簡而言之就是正常的胃黏膜惡變?yōu)槲赴┑倪^程[3]。因此,臨床對胃癌前病變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避免癌變,非常重要。
臨床相關(guān)的研究認為,胃癌前病變患者如果出現(xiàn)了VEGF以及HIF-1α的表達,則表示患者體內(nèi)的VEGF以及HIF-1α已經(jīng)被激活。因此,臨床治療胃癌前病變患者的主要治療目的應(yīng)該是有效抑制VEGF以及HIF-1α的激活,同時調(diào)控細胞生長,恢復黏膜的上皮細胞分化分裂效果[4]。
中醫(yī)學認為胃癌前病變屬于“痞證”的病證范疇,中醫(yī)中的胃炎系列方Ⅰ~Ⅳ號則是針對不同病證的胃癌前病變患者進行治療,其中胃炎系列方Ⅰ號中,麥芽能夠行氣消食,烏賊骨則具有止酸的效果,而半夏與川芎分別有燥濕降逆、行氣活血的功效,另外郁金、八月札、白芍等藥材則能夠疏肝解郁,Ⅰ號藥方中的諸藥合用實現(xiàn)了疏肝行氣的治療效果。胃炎系列方Ⅱ號中,炙雞金能夠健胃消食、砂仁可以行氣化濕,木香則具有止痛行氣的功效,而炙甘草、炒扁豆、山藥、茯苓以及白術(shù)、黨參等則具有和中化濕、健脾益氣的效果,Ⅱ號方中的藥材能夠起到行氣化濕、補益脾胃的治療效果。胃炎系列方Ⅲ號中的當歸為補益陰血的良品,川連能夠清熱,陳皮與柴胡則可以疏肝理氣,而玄參、天花粉、玉竹、麥冬、生地等可以生津養(yǎng)陰,Ⅲ號方起到疏肝滋陰的功效。胃炎系列方Ⅳ號中的丹皮可以活血散瘀,白花蛇舌草以及九香蟲具有清熱解毒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丹參、紅花、川芎以及當歸可以行氣、補血、活血、止痛,此方中眾藥合用其功效為行氣、活血、化瘀[5]。
此次研究中,研究組胃癌前病變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是92.11%,參照組僅為73.68%,組間比較,研究組的治療方式更具有優(yōu)勢,p<0.05。這說明,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較單純使用胃復春片劑好。
綜上所述,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王志坤,李博林,劉啟泉等.羅英化濁解毒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1):2935-2937.
[2]李巖,徐進康,陸喜榮等.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與病理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1,31(12):1635-1638.
[3]饒晶,楊曉軍,樊冬梅等.健脾清熱化瘀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療效及對胃黏膜黏蛋白5AC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4):183-187.
[4]何孫香,熊澤民,汪波等.消痞和胃膠囊治療胃癌前病變32例臨床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24):233-236.
[5]劉英華.胃炎系列方治療胃癌前病變的臨床與病理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3,29(28):17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