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華
摘 要:幼兒教育是正規(guī)教育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的有效教學將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家長和教師過于注重這一時期對幼兒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針對這個問題,簡要談談如何應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
關鍵詞:幼兒教學;學前教育;小學化教學
幼兒教學活動過于重視文化知識的攝入,提前進入小學教學內容,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甚至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然而,我國當前的幼兒教學普遍存在小學化的傾向,這一問題必須引起幼兒教師和幼兒教學機構足夠的注意,并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做好“引路人”角色
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學,這一時期的教學組成要素其實比較單一,主要是依靠幼兒教師的指導。
要想促使幼兒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正向積極發(fā)展,首先就需要對教師的隊伍進行培養(yǎng)和改革。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日益嚴重,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幼兒教師的師資水平?jīng)]有達到一定的標準,部分幼兒教師因為過于重視實踐的教學技能,而根本沒有掌握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理論規(guī)律,教學過程中“兒童本位”意識的嚴重缺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上許多成年人的想法。正因如此,才使幼兒教育小學化日益嚴重,兒童發(fā)展受到阻礙,得不到質的提高。各級幼兒園要想逐步改變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xiàn)狀,就要對幼兒教師隊伍進行整改,盡可能地對幼兒教師傳授一些孩子身心發(fā)展方面的知識,讓教師能夠從科學的角度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安排,讓教學過程和游戲過程相輔相成,真正做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教育,而不是將小學教學內容強行“搬”到兒童課堂上來。通過對師資力量的加強,讓幼兒教師真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生“領
路人”,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
二、改變父母的教育教學理念,關注孩子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過于看重“學校”這個機構,而忽視了我們的目的是“教育”。俗語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讓孩子得到全面發(fā)展,在增長知識智力水平的同時,更能提高綜合適應能力,就需要學校和家庭進行“雙管齊下”的教育活動。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就決定了孩子們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游戲玩具的陪伴,知識水平的掌握也要與游戲和交流進行結合,只有這樣才會讓幼兒更好地發(fā)展。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聯(lián)合家長,改變家長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家長交流會等方式,指導家長進行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活動,共同關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開展真正符合幼兒心理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比如說,幼兒教師在家長放學來接孩子的時候,就可以簡單地對家長說一說孩子最近的表現(xiàn),一直比較乖巧而忽然變得淘氣的孩子,可能就是因為最近家長沒有好好陪伴的原因;對于一些最近上課和游戲都沒有精神的孩子,可能就是因為近期的睡眠質量較差或者是午睡時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等原因。幼兒教師要善于傳遞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只有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對幼兒階段的孩子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愛護,才能讓孩子變得聰明而
乖巧?!?/p>
三、教育部門加強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已經(jīng)不是新生的問題了,這個問題著實相當嚴重,解決起來也比較耗時費力。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所幼兒園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這需要教育部門進行宏觀干預,遏制部分幼兒教學機構一味地追求小學的“升學率”而罔顧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行為。只有真正做到“獎懲得當”,才能對這樣的不良傾向進行徹底改變。各級教育部門要在最初選擇教師的階段就進行必要的篩選,加強幼兒教師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知識理論的教育,并鼓勵教師能夠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教學進行聯(lián)合。而針對在職的幼兒教師隊伍,要進行實時的理論檢驗和實踐技能評測,完善幼兒教學過程。在幼兒教育階段,還是講授一些舞蹈、美術以及簡簡單單的知識,將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生的游戲娛樂上,讓孩子開心地玩。通過學生的自身感悟和接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幼兒一般指的就是3到6周歲的兒童,這一階段的孩子認知有限,注意力也難以集中。過早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展,提前進行小學內容的教學,不僅違反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未來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幼兒教師必須意識到小學化傾向的嚴重性,要深入貫徹教學改革策略,善于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用心教學,用愛育人,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教學活動煥發(fā)活力,讓幼兒在學習之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張文娟.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和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4(7).
[2]張葉林.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對策探討[J].考試周刊,2013(6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