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數(shù)學課堂練習是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回顧與理解,并逐步形成基本技能方法的途徑,對教師來說是教學的反饋,是從中調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jù)。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理解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初中數(shù)學的課堂練習,就是針對“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教育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數(shù)學課堂練習則是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的理解深入,形成技能,從而逐步形成嚴密邏輯思維能力。課堂練習也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必要途徑。同時,數(shù)學課堂練習是一個雙邊活動,課堂練習將教師學生之間聯(lián)系起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練習情況中得到反饋,對自己的教學再理解,判斷進一步的教學;學生可以從練習中得知自己對教師所授的知識是否理解掌握,并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有效性的理解
有效的簡單理解為完成和達到結果的程度。有效教學則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鐘啟泉認為:“有效教學”研究最終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生成長”,而這種成長將不單單用成績高低來作為衡量標準。余文森認為:教師在相對短的時間,讓學生得到了更多、更深的知識和能力,獲得了更加豐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鐘作慈認為有效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xiàn)教與學的統(tǒng)一為關鍵。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而言,有效是不同的,于是,課堂練習針對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對每個學生,只要他在課堂上得到了發(fā)展,我們就可以說是有效的。從課堂角度來講,也就是三維目標的達成。第一層次是知識與技能,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發(fā)展,可以量化的。第二層次是過程與方法,即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交流,與教師的,同學的,自己的思考等等,這些活動使自己在課堂上體驗獲得知識方法的過程。第三層次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即生成自己的思維與創(chuàng)造,形成價值觀。
三、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形式
研究數(shù)學課堂練習題,必須了解數(shù)學練習題的分類。戴再平在《數(shù)學習題理論》中將數(shù)學練習題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如下:
(1)按知識內容分類:數(shù)學習題可分為算術題、代數(shù)題、幾何題等,并且對每個內容在不同層次上還可以分類。
(2)按形式分類:比較完善的是三分法是,第一類是求解題,第二類是證明題或說明題,第三類是變換題或求作題。
(3)按要素分析分類:數(shù)學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各個要素分別是問題的條件、解題的依據(jù)、解題的方法、問題的結論,分析四個要素中已知要素的多少可將數(shù)學練習題依難度分為:標準型題——訓練型題——探索型題——問題型題。
(4)按開放性分類:可分為封閉題和開放題。凡是具有完備的條件和固定的答案的習題,我們稱為封閉題;而答案不固定或者條件不完備的系統(tǒng),我們稱為開放題。
(5)按評分的客觀性分類:可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有唯一正確的答案,不論由誰評分都只能給出同一個分數(shù)的習題,叫做客觀性習題;正確答案可用多種方式表述,評分者須憑主觀經驗給分的習題,叫做主觀性習題。傳統(tǒng)的證明題、計算題等,都屬于主觀性習題??陀^性習題又可分為選擇題、填充題和簡短的問答題等類型,通常所說的客觀性習題,主要是指選擇題。
四、提高有效性策略
有效是相對于學生的,從心理學分析學生的學習,我們得出學習效率由高到低分別是學生教學生、學生實踐、學生討論、教師演示、教師講授。我們在設計數(shù)學課堂練習時要考慮到這些。李如密在《中學課堂教學藝術》中提到:“有效練習作為有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提出,什么樣的練習時有效的?這是個復雜的論題。一份好的練習至少應該在向度、梯度、速度、信度和難度等方面體現(xiàn)良好的狀態(tài)?!?/p>
從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設計上:①緊扣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整節(jié)課的靈魂,課堂練習應把握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把這些知識點逐一展現(xiàn)。②面向全體學生。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注意“木桶效應”,從最差的學生考慮起。③練習的多樣性。題目設計應是各種題型如判斷題、填空題、選擇題、到解答題。④增加趣味性。不能讓學生在練習時間內老是算來算去,要在活動中體會知識。⑤聯(lián)系生活。題目設計應從學生能觸手可及的生活中找到例子,這樣學生才有親身感受。⑥注意時間把握,即題量和難度控制。課堂上的數(shù)學練習應是最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要讓學生從不斷的成功中去領會。
從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操作上:①讓學生成為主體。學生能完成的交給學生去完成。②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教師多關注學習較差的學生。③教師主導。特別是討論性、開放性問題,教師能收放自如。教師要對課堂節(jié)奏進行控制,做到“練習-反饋-調控-再練習”。
從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評價上:①多用激勵性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到位,盡量少用“好”“不錯”等等詞語。②側重過程性評價。在活動或者自主練習時間,教師應該到學生中間觀察,特別是對定理、概念的理解時候,教師對做的好的學生馬上表揚,而有問題的馬上糾正。③樹立榜樣。對有一直較好的學生應樹立成榜樣,激勵那些有潛力的學生。④多元化評價。不僅要有口頭,還要有物質;可以練習板演,也可以練習展覽。⑤用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對較差的學生要不斷鼓勵,適時表揚,幫助建立自信。
總之,初中數(shù)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有效性,對課堂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實際上課過程中,我們都應多思考,多實踐,這樣對提高課堂效率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
[2]《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鐘啟泉.
[3]《有效教育》余文森.
[4]《對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體系的初步研究》鐘作慈.
[5]《數(shù)學習題理論》戴再平.
[6]《中學課堂教學藝術》李如密.
[7]《教育心理學》陳琦、 劉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