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舒晨
摘 要: 初中數學老師應站在時代的高度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尋找與時代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方法和途徑,最終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作者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了相應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目的;思維能力;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種人類文化。它能賦予人類創(chuàng)造性,它強調數學的大眾性,因而沒必要讓所有人們都成為數學專家。但數學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所以在初中階段就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谶@些新的數學理念,我們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考慮如何去做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科學。
一、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愉快教學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應積極進行愉快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高效率地學習數學。所謂愉快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在輕松愉快、情緒飽滿、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的狀態(tài)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實施愉快教學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學校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國內外大量的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完全取決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學習目的、學習興趣、愛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響到一個人整體心理素質水平和事業(yè)的成敗。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所激發(fā)的潛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時對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除生理方面產生較大的變化外,心理方面的變化更會對其成長過程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初中數學教師在其教學中應利用情感、興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誘導學生樂學、愛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情感氛圍中輕松地學習,最終達到教學效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推動數學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避免題海戰(zhàn)術的同時教師首先跳入題海
只有教師多做題,才能查漏補缺,牢固掌握基礎知識,不致于見題色變;只有老師多做題,才能見多識廣,體會解題思路和編題藝術,左右逢源;只有老師多做題,才能熟而生巧,做到授課時有的放矢,輔導啟發(fā)有致,答題成竹在胸,編題得心應手;只有老師多做題,才能洞若觀火,旁征博引,斟酌取舍,歸類分檔,量體選用,游刃有余;確認哪些可以用于課堂練習,哪些可以用于單元練習,哪些可以用于階段復習,哪些可以用于總復習,哪些對澄清基本概念最有益,哪些對理解和掌握基本規(guī)律最適合;確認題目屬于何種教學目標層次,哪些題目設計巧妙,立意新穎,哪些題目意念不清,有悖實際,哪些應適當改造,哪些應棄而不用;只有教師多做題,才能緊扣教材,精選典型,進而編制出高質量的適用于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習題,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總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只有遨游題海,體會其中三味,才談得上戰(zhàn)而勝之或取而代之。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和應用,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
1.思維速度的訓練
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講解完新課后,安排課本中的練習作為速算題;也可精編構思巧妙、概念性強、覆蓋面廣、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快速答題的能力。
2.思維質量的訓練
思維質量的訓練,除利用課堂教學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簡捷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解題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
3.逆向思維的訓練
啟發(fā)學生思考與已知過程相反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倒過來想問題的習慣,考慮與已知條件相反條件下的狀況,構思事物反作用的結果,從而開拓思路,找出解題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
四、評價體系多元化、多樣性
數學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教學評價融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又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這就不只涉及學生與教師。為了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圍,需要學生、同伴、教師、家長共同關注,并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有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
評價形式多樣化首先體現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上,既關注學習的結果,又關注學習的過程。目前強調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形成性評價的全面性和綜合性較強,因此可采用的形式很多,除上述自評、互評等外,還有學習活動評比、作業(yè)評定、點評、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平時測驗、周記等。一般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或評分等評價記錄方式。終結性評價主要指期末考試,是檢測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發(fā)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和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總之,新時代的進步,促進著教育的新形勢。同時新課標的提出代表著教育的進步,指引著教學課堂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新時代的教學同樣也要求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只有教師真正改變多年以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穩(wěn)健地推進課程改革;只有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培育出好學生。
參考文獻:
[1]莊雅仁.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現代閱讀(教育版)[J].2013年04期
[2]王奕標.構建新一代互聯網自主學習模式的理論和方法.電化教育研究[J].2004年08期